小屁孩要成精了,还会看人下菜碟


小屁孩要成精了,还会看人下菜碟

文章插图

现如今独生子女占主流的家庭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典画面 , 宝宝与爸爸妈妈在一起时 , 宝宝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一起时 ,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状态 。 相比较而言 , 宝宝只跟爸妈在一起时 , 最老实 , 妈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 特别害怕妈妈发飙 , 非常听话 。 但是宝宝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一起时 , 他就不是他了 , 可以为所欲为随便的哭闹 , 谁说都不管用 , 脾气极其暴躁还骂人 。 同样一个宝宝 , 面对不同的人 , 呈现的状态完全不一样 , 想想都觉得有些可怕 , 但却是现在宝爸宝妈们不得不面临的普遍现象 。 宝宝面对各种人表现不一样 , 不仅体现了孩子会看人 , 更体现了宝宝没有得到应有的满足 , 为什么在爸爸妈妈面前收敛 , 是因为不敢 。 而爷爷奶奶的百依百顺 , 所以宝宝这种没被满足的心理就体现出来 。 那么为什么宝宝会这样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巨婴心理” 。 顾名思义 , 巨婴心理就是 , 大孩子像婴儿一样的心理状态 。 从心理学的角度 , 6个月前的婴儿 , 需要得到全方位的照顾和满足 , 全世界都得呵护我 , 照顾我 , 这种情况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全能自恋” , 要不然就会感到无助 , 而现在中国家庭绝大多数 , 对于6个月前的孩子或多或少照顾不周 , 所以后遗症就是 , 等孩子长大了 , 为了弥补婴儿时期的缺失 , 就会要求更多的爱 , 显得特别自我 , 希望全世界都听我的 , 照顾我 , 迁就我 。
对于宝宝面对各种人表现不一样的现象 , 国内著名心理专家武志红老师是这样解释的 , 在我国 , 通常对于6个月之前的孩子不会说话 , 很多母亲是没有感觉能力的 , 不知道怎么去面对一个不会表达的孩子 , 经常是对他有很大的忽略 。 所以孩子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感觉 , 严重地没得到满足 。 等孩子大了 , 会说话走路了 , 他变得很可爱 , 全家人会说这孩子太可爱了 , 围着他转 , 满足他……就是在该满足他的时候 , 没有给他很大的满足 。 但是等他长大了 , 不该给他满足的时候 , 给了他过度的满足 , 就导致孩子这种自我为中心的感觉 ,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强 。 我国普遍存在这种“巨婴心理” , 导致着许多在我们正常人看来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的发生 , 例如情节严重的是前几年出现的留日学生机场刺母的可怕事件 。 情节较轻的就是现在普遍存在的 ,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明明已经结婚 , 还是喜欢和父母住在一起 , 因为可以得到父母的照顾不用做家务 , 还可以自己的收入不承担家庭开销 , 用于个人消费 , 不用承担主要家庭责任 。 而这种心理状态是可以代际之间传播的 , 也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 。
小屁孩要成精了,还会看人下菜碟

文章插图

那我们应如何防止“巨婴心理”的遗传呢?武志红老师有以下一些建议:
1、6个月前充分满足宝宝的需求 , 随着年龄的增长千万不能给予过度满足 。
【小屁孩要成精了,还会看人下菜碟】这一点我们一开始解释这个现象时就说的很明白了 , 婴儿最初都是全能自恋的 , 都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 只有得到了充分满足才有能力接受自己不是中心的事实 。 “巨婴心理”病得越重的人 , 通常就意味着早期他作为婴儿的时候得到的满足就越少 , 因为通常养孩子 , 中国人的习惯都是倒着养的 , 在一岁前 , 宝宝需要充分满足他的依恋和自恋 , 结果经常得不到满足 , 甚至“巨婴心理”的孩子在早期的时候遭受过严重的母婴分离 。 他被妈妈抛弃过、被别人养 , 比如被隔代抚养或者被保姆养 。 等一岁到三岁 , 孩子逐渐进入叛逆期 , 不断说“不”、“我来” 。 这时候 , 我们对他的控制就越来越强 , 你要听我的 。 等三岁以后 , 特别是六岁以后 , 孩子需要独立 , 需要往自由的空间去生长 , 而这个时候 , 父母、老师、社会都在要求他“你要听话” 。 等孩子长大了 , 18岁之后要结婚生孩子了 , 结果父母说“我要跟你生活在一起” , 这完全是倒着的 。 因此 , 只有从根本上按照宝宝的成长规律来顺其自然的带宝宝才能从关键上避免这个问题 。
2、父母和家人要和大一些的宝宝划清界限 , 努力沟通 。
父母和家人一定要明白 , 大一些的宝宝就是独立的 , 如果还和母亲亲密不分的话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病态 。 90%的中国人都活在病态共生的状态里 , 我们需要从这种病态里出来 , 因为这个病态会对我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 导致我们活得非常的辛苦 。 宝宝要随着成长逐渐为自己的命运负责 , 这个任务父母和家人一定不能过度干预 。 这种情况并不是说我们可以不管孩子让其任由发展 , 而是主动给孩子自由的私密空间 , 大人的想法要通过沟通 , 已建议的方式让孩子接受 。 例如对孩子交朋友这件事 , 可以先征询孩子的想法 , 再沟通大人的建议 , 而不是强制的让孩子去执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