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对孩子的伤害,很多父母还不知道( 三 )


我女儿圆圆上初中时就读的是一所寄宿制学校 , 当时我们自己作为家长对寄宿存在的问题认识不清 。 把一个年仅10岁的孩子抛到学校 , 一周才回一次家 , 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 尽管圆圆是个可以主动化解问题的孩子 , 可那3年是我在教育上感觉最力不从心、圆圆状态最不佳的3年 。 现在想来真是后悔 。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发生许多事情 , 如果天天能见到父母 , 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就可以及时被父母察觉 , 能和父母沟通 , 至少能在情感上得到及时的修复 。 不要指望孩子能把问题放一个星期 , 然后周末给你带回来 。 3年的寄宿生活 , 至今仍给圆圆留下一些负面的东西 , “排毒”需要很多年 。 每次聊起来那3年的生活 , 我都内疚万分 。 所幸女儿高中没再寄宿 , 状态一天比一天好 , 寄宿的负面影响才逐渐淡化 。

寄宿制对孩子的伤害,很多父母还不知道

文章插图

全社会都没有认识到寄宿制的弊端
曾有人拿出著名的英国伊顿公学来证明寄宿制的优点 。
实际情况是:第一 , 伊顿公学是一所男校 , 不招太小的孩子 , 一般学生年龄在13-18岁 , 已相对成熟;第二 , 学校的办学思想比较先进 , 教师素质比较高;第三 , 学校在录取方面有较高的条件 , 学生本身素质就比较好 , 并且学校也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 伊顿公学如同一顶王冠 , 搜罗了全国的顶级珍珠宝石而成 , 即使在英国也是不可复制的 。 所以它只能当一个特例来看 , 没有代表性 。
我认为孩子在读大学前都不应该寄宿 。 到了高中阶段 , 寄宿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会小很多 , 但仍然建议最好住在家里 。
遇到有家长问我是否应该为了择校而让孩子去寄宿 , 我总是回答 , 哪怕上一个条件差些的学校 , 也一定要让孩子天天回家 。 为了重点校而去寄宿 , 是非常不合算的一件事 , 表面上暂时能获得一些东西 , 但从长远看 , 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 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 “最好的寄宿学校也不能代替母亲” 。
可惜 , 这个观点在当下还是不能为大多数家长甚至有时也不能被孩子接受 。 我见过一个孩子 , 在小学阶段因故和妈妈分开几年 , 不在一个城市生活 , 上初中时为了上省级重点校再次选择寄宿 。 看着小小的他和妈妈在一起时的缠绵 , 以及眼神中时时流露的忧郁和紧张 , 我对孩子说还是选择一所在妈妈身边的普通学校吧 , 能天天见到妈妈比上重点校重要 。 孩子很不满意我这样说 , 坚定地摇摇头 , 不 , 上重点校重要!
在广大农村 , 大规模“撤点并校”使数百万农村儿童早早过上寄宿生活 , 许多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 厌学、辍学情况不但没有减少 , 反而增多 。 这种情况 , 我认为除了教育政策的失误 , 更重要的原因 , 是全社会都没有认识到孩子和母亲相处的重要性 , 没认识到寄宿制的弊端 。
孩子不是无知无觉、没有感情的土豆 , 可以随意集中、装筐装袋地归类存放 。 保障儿童和父母在一起 , 应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 一切涉及儿童利益的社会问题 , 都应在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下去解决 。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反对让孩子上寄宿制学校 , 他认为孩子长时间和父母分离 , 会使家庭伦常和家庭幸福遭到最根本的破坏 。 任何东西 , 都不可能弥补寄宿生活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 他说 , 家庭教育是自然之神设置的 , 完整的家庭教育才是培养智慧的途径 。
孩子真正属于父母的时间只有十几年 , 如果不珍惜和孩子相处的时间 , 就错过了生命中许多美妙的时刻 。 要培养一个出色的孩子 , 父母必须有这样的意识和自信: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亲情是最好的营养品
餐桌是最好的课桌
【寄宿制对孩子的伤害,很多父母还不知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