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说的打酱油是什么意思 打酱油什么意思( 二 )


酱油是常态 。吐狗血其实很正常 。但是太多人没有意识到 。提到这些,我自然会想到两个逻辑上矛盾的想法——我不是打酱油的,至少不是一直都是;而且,哪里那么多狗血,生活平淡到连白开水都不如!
一方面,怪就怪在这里面的平淡和淡淡的苦涩;一方面,我把自己放在了一个不切实际的“不平凡”的梦里 。两厢夹着,说不定就是死路一条!如果你多留意周围,不管是谁,都会发现很多“狗血”;发现之后,我可能会觉得那些涉及人性和现实的作品中,很多由作者或再创作者精心编织的“撒狗血”情节,发生的概率很大,甚至有很高的“合理性” 。
这样的“发现”几乎“无处不在”——流浪猫狗、好心的路人、新开的店铺、聊着奇怪话题的大排档食客、尴尬的恋人、买多了薯条默默放在乞讨老人面前的学生、路过的骑车人、想不出什么却忍不住大笑的人...
几十年前,应职场老板的邀请,他给新任CEO的员工做了一次“周五话题”演讲 。说到写作,很多更年轻的新朋友向笔者询问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他们是从哪里获得写作的“灵感”的?回答:别人不知道 。反正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灵感”,我只关心“用心生活” 。
(三)文艺创作中“撒狗血”与“打酱油”的区别吐狗血本来是迷信中“驱邪”的一个招数 。要说文艺作品“泼狗血”,起初只是针对离奇的“超自然”和“反现实”的败笔 。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激情怀孕 。
现实中也有这样的情况:男女相爱,忍不住意外怀孕 。但这种情况有一定的发生概率;当然也有不发生的概率 。我就不细说了 。但在文学作品中,几乎发生的概率是100%!这就有点“撒狗血”了 。
【网上说的打酱油是什么意思 打酱油什么意思】再比如,“英雄不死”在影视作品中比较常见 。在以前,无论一个英雄死得多惨,都会东拉西扯,留下很长时间的遗言 。后来所有的英雄都被打成了筛子,但他们依然屹立不倒,甚至继续战斗,最后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
还有,比较典型的——正面人物(通常是主角)留下一些连七八十岁的观众都能一眼看到的“死亡通知”,告诉他们什么重要,留下什么重要,特别动情地亲吻自己的孩子(或爱人),等等 。
还有,霸道总裁无缘无故对无名氏一见钟情,什么事都没发生的时候,他那么听话,那么绝望(常见的“甜宠”作品) 。现实中如果是这样的话,ta的霸道总裁一周以上都做不到!
某地区知名度很高的博士学位专家,不仅英俊潇洒,而且年轻,才二十出头 。
摇头丸和毒药,唾手可得,似乎随处可得 。
菜鸟,就因为莫名其妙地被老板暗恋,像直升机一样被提拔,然后甚至“巧合”地事事顺遂 。其他所有相关的人,不分辈分,都会变成“酱油” 。
御医居然能让贵妃怀孕,太监总是装,同桌的孩子家庭背景差别很大,母子六七个月坠崖后安然无恙...
这些,稍微带点味道,就能想象出作者的不成熟,虚荣,脱离实际 。这种狗血洒在玄幻修仙上,依然是狗血——任何题材最终都是呈现在“人”面前,被“人”感受到的,常识和基本人性还是需要一点点关注的 。
相反,今天一些被人认为是撒狗血的设计,其实是文艺“高大上”所设定的“经典” 。
举个低俗的例子:一对相爱的恋人,后来发现是同父异母的兄妹 。这种情况,虽然现实中很难真正发生,但在一定的情境和关系下,并不违背常识和常理 。
我经常和跟创作有关的朋友聊:天底下的“故事”只有几个,区别在于怎么讲 。有些作者执着于讲“荒诞不经的大故事”,但其实从个人经历和相关知识(包括常识)的角度来说,他们控制不了,于是东拼西凑来弥补,以至于酱油和狗血频频洒出 。作者看到这类作品后,要么拒绝评论,要么评论说“无论如何,作品还是体现了美好的愿望” 。
至于本文前面提到的“思想内涵”,可能会被认为过于老套 。但不是——任何作品都是有思想内涵的 。所谓思想内涵,就是作者要表达的“主体精神”——爱、理解、善意、邪不压正、儿女之间的爱、坚忍不拔、对幸福和平的希望...如果少了,狗血不狗血,酱油不酱油,不值得关注,更不用说用手指评价了 。
提示: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评论 。
推荐:
《红楼梦》里,福运与福运的婚姻是关乎今生,还是俗不可耐的狗血套路?
秀恩爱,扔狗粮,张贵妃为什么要把宋仁宗版的《长恨歌》进行到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