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说的打酱油是什么意思 打酱油什么意思

酱油是什么意思(网上说的酱油是什么意思)
作者:刘宏宇
你有这样的感受吗?无论是视听作品还是小说故事,只要有弹幕,就频频看到“撒狗血”、“打酱油”之类的讽刺字眼;好像对什么都不能满意,或者连一句表扬鼓励的话都不忍心说 。那么多人高高地站在“欣赏”的巅峰,无论什么故事,什么情节,我都能找到被贬低的理由…
作为小说、电影、电视剧的作者,也是众多不同风格的相关作品的热心观众,我花了很长时间,问了不止一个年轻朋友(包括我自己的孩子),才基本理解了“撒狗血”和“打酱油”的大致意思,结果我越来越意识到制作弹幕的人心中的“精明”,以至于不敢创作 。
也许是因为我太老了 。简单来说,我“老”了,赶不上“潮流”了 。但当我静下心来想一想,我觉得如果所谓的“潮流”是指不经意间对别人的创作挑三拣四、冷嘲热讽,那真的很值得追求 。
(一)作品质量良莠不齐可能是根本原因 。所谓“洒狗血”,就是剧情太过神秘,太多巧合太过牵强,人物关系跳跃太快,从常识的角度来看无法成立等等,是一种“超越人生”甚至“反人生”的创作现象 。
相应的,打酱油似乎意味着人物及其相关事件平淡无奇,不引人注目,“光环”不耀眼,甚至根本不存在 。
诚然,这些现象在各种文艺作品中不乏其例 。有些作品真的很严肃,可见作者的幼稚甚至“无知” 。而且作品本身缺乏“技术”的“精致”感和思想内涵,平淡无奇,“狗仔队”,给人一种过度“无厘头”的不适感 。
问题是,根据作者肯定不完全的感受,确实有类似问题和问题严重的作品,但是负面评价并不多 。仔细一看,又和身边的年轻朋友交流了一下,发现之所以这样,更多的是因为那些题材是“玄幻”、“修仙”、“科幻”,还有一些是所谓的“甜宠” 。
个人认为青年作家,尤其是人生阅历和感悟相对欠缺的作家(小说),选择“不食人间烟火”的主题是明智的 。但对于真正想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最终会“老去”的年轻人,在交流中,笔者给出的建议是:当写作体验达到一定温度时,不如“回归”生活本身 。简单来说就是“不熟悉就写故事,熟悉了就写人性 。”
很多年前,《榕树下》举办过网络小说奖 。作为传统领域的知名作家,王朔为这本获奖优秀作品的纸质画册作序,书名为《一切从此不同》 。大意是,互联网让写作和文学创作不再是“象牙塔”的专属,而将是所有有写作能力的人共同的事业和兴趣 。
这个说法,就我们国家当时(2000年或者更早一点)提出的“文学平台”来看,以及过去几十年的久远来看,应该是认可的 。在过去和当时,文学创作似乎(只敢说“好像”)是某一类人的“专属”,普通人、没受过训练的人、接触不到的人很难进去 。
当时也造成了网络文学(以及基于网络文学的电影)的“大开放”,进入“需求选择”时代 。很快,一大批有“写作能力”的人和他们的作品进入大众视野 。刚开始,撒狗血或者打酱油都是说说而已 。但是,缺乏干货的作品,也不能不接受考验 。相对纯粹的“撒狗血”和“打酱油”,让观众很快审美(或者说“审丑”)腻了 。
疲劳状态下,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这是常识 。负面情绪往往更容易泛滥,更容易绝对化 。不知不觉的,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里,当某件事不顺心或者你根本没什么感觉的时候,去“喷”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现象” 。
(二)生活充满“狗血”和“酱油”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生活和我们自己都是在“打酱油” 。这种客观现实,在日益突出的生存压力下,自然会激发出与众不同的欲望 。当这种欲望更多地寄托在现实的“闲暇”的裂缝上,“超现实”和“反现实”的作品更容易被关注 。
偶尔“误入”其他类型的作品,并不需要很贴合现实 。只要稍有涉及,就会先在心理上或者比较后排斥,然后“喷”,再找一个你的灵魂可以藏身的角落 。
殊不知,其实生活中充满了“狗血”,即使洒了没洒,也比你看到的文学作品还要血腥!只是你还没遇到过,或者遇到过,忽略了 。因为情绪都集中在别处 。因为这不关你的事 。
几年前,仲夏时节,我和两个年轻朋友坐在街上吃饭 。一个女的路过,突然抢了我们桌上的一瓶啤酒 。两个年轻朋友中的一个打了后脑勺,瓶子突然碎了 。这个情节简直比文学作品更“狗血”,但却是亲身经历——指日可待的亲身经历 。
类似的情况,更离奇或略显平淡,其实也经常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下班高峰期的地铁车厢里,许多就在我们身边的“精彩”事件悄无声息地穿过我们的视听而不被察觉,因为那时候,我们都在看着手机,从手机里搜寻和攫取“超现实”和“反现实”的东西 。当你下了车,你又回到了自己的“个人生活”中,对周围的一切都无所谓,也不在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