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淋漓的拼音 元气淋漓( 二 )


傅抱石在《仁武画展序》中说“为了山水的需要,偶然画了人”,“历史上一些美丽的故事” 。所以人物画的题材和内容会不断选择 。《厅堂对话》是傅抱石创作的一幅历史人物画 。它描述了郑庄公和他的母亲吴江在阴间相遇的故事 。它通过具体的画面突出了郑庄公母子在阴间相会的情景,给人以强烈的冲击 。通过傅抱石水墨的充分渲染,流畅准确的线条勾勒,镌刻出郑庄公庄严肃穆的神态和吴江略带克制、亲切、惭愧、欣慰的表情,再现了官员和侍从们紧张而又期待着什么的微妙心理 。整幅墨迹淋漓,传神奔放,用笔洗练准确,高度概括了人物及其空形象的具体特征,堪称傅抱石历史人物画的经典 。
1940年《琵琶行》纸本着色
这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傅抱石:“我在浔阳河畔送客,那是枫叶和灯心草在秋天沙沙作响的夜晚 。我,主人,已经下马,我的客人已经登上他的船,我们把我们的船靠近她的船,邀请她加入我们,召唤更多的酒和灯笼重新开始我们的宴会,不要离开我们 。来,坐下 。再为我们演奏一次 。等 。是唐代的诗画 。主人和客人都在聆听琵琶女的精彩表演,侍从和马匹都静静地站着,聚精会神地听着 。画面中,巨大的枫树覆盖了河边,衬托出夜晚明亮黑暗空的房间 。整幅画以大写意和工笔相结合的形式表现了画面中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画面氛围,是傅抱石《琵琶行》诗意主题的代表作 。
《千山景秀》于1963年印在纸上 。
这是傅抱石《东北》的著名小品 。是他以记忆和感受为基础的东北游记速写,记录了他对东北山川地貌的印象和情感体验 。整个特写镜头大胆地用浓墨湿笔一扫,描绘出一个具体的千山寺庙和旅游景点的印象 。寺庙、树木、游客、溪流和亭台楼阁似乎都浮现在脑海里 。中景和远景部分是对千山广阔、壮美、秀丽的山川的综合和记忆,概括了傅抱石自己对东北千山的整体印象,广阔、碧绿、秀美、明亮,有别于南方山川的地貌特征 。这是傅抱石通过游历、理解、记忆、书写山水画的创作技法而创作的一幅素描山水画,也是对其山水画创作理论最成功的诠释 。
《进贤图》是1945年在纸上上色的 。
这部作品是傅抱石创作的具有六朝林下气息的作品 。表现了六朝文人雅士的聚会宴饮 。通过描写六朝文人的日常生活,表达了他们的远大志向和精神感受 。屏风四周列有几案,十人身着古装,或举杯饮酒,或隐居卧地,或拄杖而行,或侧耳倾听,或捧书而读,或午睡,或挥笔写新篇 。文士雅的表达如火如荼 。同时也展现了灯红酒绿的微醺姿态,为生活增添了一份活泼真实的情调 。据史书记载,毛会元曾写过《醉客图》,傅抱石因其意而得名 。他在对六朝文人聚会情况的描写中,表现出对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渴望 。从大写意山水中汲取笔墨特点,整幅画淋漓尽致,苍劲有力 。同时注重在奔放的激越中,精细的笔触、简洁的线条、飘逸的情怀的微妙结合 。笔墨既开又闭,显示了傅抱石对笔墨技法的娴熟驾驭能力和非凡的才华 。不愧为傅抱石人物画的代表作 。
竹林七贤是20世纪50年代绘在纸上的 。
这是一幅典型的傅抱石历史故事画,描绘了魏晋时期历史人物嵇康、阮籍、湘绣、刘玲、阮咸、单涛、王戎的故事 。傅抱石非常喜欢“竹林七贤”这一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创作了许多画作,生动地表现了画面中竹林七贤杰出的艺术才华和道德境界 。竹林七贤作为文人超然、豁达、才情超脱世俗的精神象征,一直是传统文艺的对象,这首《竹林七贤》徜徉在静谧的竹林中,品茶饮酒,或在远处漫步,或弹琴,或斟酌用词 。是文人雅士的具体写照,生动刻画了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寄托了傅抱石的自我价值理想和精神情怀 。竹丛以淡墨写意速写,烘染青绿,营造清幽宁静的画面氛围,而服装线条则以工笔速写,细腻、素雅、易洗易练,给人一种飘逸感空 。
《湖西送客》纸本着色年份不详 。
这是傅抱石一直喜欢画的魏晋重要历史故事绘画题材,描绘的是东晋慧远、陶渊明、鲁相遇的故事:“六泉闸寺下,入湖西 。从前有个远方的老师曾看到福建经过此地,虎啸一声,故名 。陶住在黎里,鲁在山南也是一个贤良之人 。一个远方的老师想把这两个人送走,他们彼此都同意了,但是他们没有感觉,因为他们互相嘲笑 。”事实上,当到达庐山时,慧远和已经死了,湖西相会的故事也就不存在了 。三人大典故的出现,显然是对后世文人精神情怀的一种寄托 。这幅作品是在一棵茂盛的树下,慧远和陶还有在聚精会神地交谈着 。被树荫遮蔽,周围空似乎一片寂静 。听主客的对话,给人一种很强烈的感觉,知己难得一见,相见恨晚 。这幅画粗犷浑厚,用大笔触写出了深远的画面空,用细笔以俯视的角度作人物,如切换镜头剪出微妙的视觉空空格,极为巧妙,真实地表现了画面空空格 。不愧是营造画面间氛围的高手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