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传统习俗 傣族的生活习惯( 四 )


傣族传统习俗 傣族的生活习惯

文章插图
佛浴节(傣语“栓兰”)又称“泼水节” , 起源于古印度的一种婆罗门教仪式 , 后来被佛教吸收 ,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着佛教传入傣族地区 。随着佛教在傣族创业网地区影响的加深 , 佛浴节已经成为傣族人民的一种习俗 , 流传了几百年 。
佛浴节一般在大代历的六月举行 , 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 。沐浴佛节那天 , 我们要用清水洗去佛尘 , 然后互相泼水 , 互祝平安 。后来我们逐渐发展到用锅和桶边泼边倒歌 , 越泼越激烈 , 鼓、锣、泼水、欢呼的声音合二为一 。在西双版纳 , 佛浴节被政府宣传为“泼水节” 。每年都会举办赛龙舟、飞天灯、各种歌舞晚会等传统娱乐活动 , 吸引着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德宏地区 , 佛浴节仍然只是一个宗教节日 。
傣族传统习俗 傣族的生活习惯

文章插图
夏节(傣语“好哇”)又称“闭节” , 起源于古代印度佛教徒雨季定居的习惯 , 随南传佛教传入傣族地区 。
夏季也是雨季的开始 , 即稻作社会进入农忙季节 。古代佛教僧侣为了配合信徒的农耕活动 , 停止到处传教和扰民 , 集中在寺庙或地方修行 , 逐渐形成了修行 。在僧侣集中修行期间 , 佛教信徒停止了寺庙里的所有活动 , 但他们专注于耕作 , 并形成了一种习惯 。后来 , 僧侣和信徒之间的这种默契关系被上层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形式固定下来 , 并随着上层佛教传入傣族地区 。
南传上部信仰佛教的傣族 , 一般在大傣历9月15日(农历六月中旬)举行夏礼 。夏季仪式的日子是“夏季节” 。傣族村寨的佛寺不得不敲锣打鼓 , 告诉人们节日快到了 。佛教高僧聚集在佛寺念经 , 信徒准备食物、鲜花、纸钱等 。然后 , 它进入了三个月的“结夏” 。夏季禁止僧人外出讲学 , 禁止信徒远行 , 禁止男女谈爱谈嫁 , 禁止大型庆祝活动 。和尚要安心念经 , 人要专心生产 。
傣族传统习俗 傣族的生活习惯

文章插图
夏节(傣语“昂娃”) , 又称“开门节” , 对应“夏节” 。
“夏节”通常在大代历12月15日(农历九月中旬)举行 , 象征着为期三个月的“夏节”结束 , 可以解除“夏节”以来的禁令 。和尚可以到庙里去传道、筹款 , 男女也可以谈情说爱、结婚 。在夏季节日这天 , 傣族人民会身着盛装 , 带着食物、鲜花、蜡棒和钱币到佛寺拜佛听经 , 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 并以鸟兽鱼虫等各种形状的灯笼在村寨周围翩翩起舞 , 并燃放烟花、灯彩、舞象脚鼓等娱乐活动 。
【傣族传统习俗 傣族的生活习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