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传统民居的特色 各地民居


【中国各地传统民居的特色 各地民居】各地民居(中国各地传统民居的特色)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和幅员广大的国家,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的经验,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生产力的水平比较落后,人们为了获得比较理想的生活环境,以朴素的生态观,顺应自然和以最简便的手法创造了宜人的居住环境 。
中国民居结合自然、结合气候、因地制宜 。中国民居具有丰富的心理效应和超凡的审美意境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 。
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 。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
中国的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民间建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 。(图片网络,侵删)
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固有的居住房屋,它外面是用羊毛毡包在简单的木骨架上,平面和屋顶都做成圆形 。材料都做成装配式的部件,可以随意拆卸和安装,轻便灵活 。蒙古包正中置火炉,烟囱伸出包顶,炉四周为坐卧处 。墙壁用木条编成类似篱笆墙的围栏 。
藏族碉房
处于防御上原因,藏族民居以乱石垒砌,高有三四层,因外观像碉堡得名“碉房” 。其墙体下厚上薄,外形下大上小,建筑平面较简洁,一般多为方形或曲尺形 。因处于山地,故占地较小而向空间发展 。
窑洞
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节省土地,经济省工 。左上为陕北延安窑洞,夹杂着窑洞式平顶房 。右下为河南巩县窑洞,从门券上可看出其不同 。向外开的门叫风门,用竹篾做成内外糊纸,开启方便且透光
朝鲜族民居
朝鲜族民居保持了我国唐代以前民居的风格,日本民居的形式与此相近 。屋顶常为庑殿顶 。没有窗子,门的隔扇做成落地,都为抽拉门 。房前均有廊,进屋时把鞋靴脱在廊上,赤脚进屋 。室内席地而坐 。墙较薄,用大面积火炕来保暖 。
东北民居
东北天气寒冷,所以住宅多喜向阳 。正房前常用大院庭以便多纳阳光 。图中这种住宅在东三省均可见到
吉林北部民居
吉林北部民居 。东北民居常用平屋顶,在檩上置椽铺草巴或秫秸,上面铺碱土、灰土等 。这栋民居是在房顶加砌三面女儿墙,前面留一小部分斜坡屋顶,如同虎头向前伸张,故当地人称此种建筑为“虎头房” 。
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四方四正,里面内含一个“井”字格局,对称、稳定、端庄、严肃 。在四合院中,北屋是最适合人住的,但会客祭祀的厅堂都设在北屋 。东西厢房和倒座、后堂真正居住人 。
这说明中国人把理性放在实用功能之上 。越是格局讲究的民居越是体现这一点 。四合院内院由二门起到正房止,常有游廊围绕 。游廊不仅遮雨,而且是院庭产生了回合 。大门一般设在左前端,进门即是照壁,院内幽深寂静,外人看不到 。
江浙民居
江浙一带气候温润,无严寒酷暑,房屋朝向均为南或东南 。这一地区民居都为木架承重,屋脊高,进深深,防热通风效果好 。另外在平面处理上尽可能采用置小天井及前后开窗的做法,门窗基本采用低的槛窗及长格扇窗 。在造型和平面处理上变化繁多,非常自由灵活,悬山、歇山、硬山、四坡水屋顶皆应用 。民居墙身薄,大木结构高瘦,装饰玲珑,木刻砖雕十分精细,屋面轻巧,造成了明秀轻松的外观 。白墙黑瓦在丛林溪流映照下,予人以明快的感觉 。
四川民居
盆地气候使得四川夏季炎热,冬季少雪,风力不大,雨水较多 。于是平房瓦顶,四合头,大出檐成为民居的主要形式,阁楼亦成了贮藏隔热之处 。
云南一颗印民居
云南地处高原,气候适宜,无严寒酷暑,只是大风较多,故民居都采用厚土墙及筒瓦屋顶,一颗印民居因平面四四方方如印得名 。三间四耳一颗印式是当地最常用的宅制 。所谓三间四耳,是指正房三间,耳房左右各两间 。一颗印民居均为楼房,牲畜杂物在楼下,人住楼上 。正房楼下是堂屋,作为起居待客之处,堂屋左右做卧室 。
上图是几种一颗印民居的外观形式:1、两耳房双坡屋面 。2、两耳房单坡屋面 。3、单耳房 。4、无耳房
长方形土楼
长方形土楼主要位于福建省西南角与广东毗邻的永定县山区内,在龙岩县也有 。土楼的形成与防御有密切关系 。客家人是从西晋时期起从黄河流域迁往江西福建广东的 。因盗匪为害故聚族而居,集体防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