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十年发展历程回眸与展望 信息技术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十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5月23日至29日,“科技教育,创造未来——第七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举行 。5月25日,平行论坛3“面向互联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回顾与展望研讨会”成功举办 。
当前,站在过去十年和未来五年“互联网+教育”的交汇点,努力推动信息技术成为教育教学的内生变量,正成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实践导向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正从单一因素的突破走向系统化的推进 。面对中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发展进程,如何实现通向教育现代化的信息创新?如何促进“互联网+教育”对优质教育体系建设的支持,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海量开放网络课程教学中心、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联合举办面向互联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回顾与展望研讨会 。相关领导、权威专家、改革先行地区和学校代表、优秀企业应邀参加研讨会,回顾教育信息化十年成就,展望未来五年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
本次研讨会由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研究室主任张艳玲主持 。她介绍,本次研讨会将回顾和还原2010年至2020年十年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思考和展望2021年至2025年未来五年教育信息化走向互联网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时代内涵,阐明教育信息化走向互联网+教育的必然性,研判“互联网+教育”在新的发展阶段的实践价值和引领方向 。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研究室主任张艳玲
北师大教育学部副主任李芒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教育信息化融合发展面临深度挑战,“互联网+教育”的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呈现出生态化、动态化、治理导向发展的新格局 。未来应规范发展“互联网+教育”的生态科学,引领“互联网+教育”的实用价值,切实发挥“互联网+教育”在支撑和引领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发展的双重价值 。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和公益性原则,突出生命价值,使“互联网+教育”走向科学合理发展之路,切实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进程 。
北师大教育学部副部长李芒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董事长杨丹在致辞中表示,教育信息化推动了教育生态系统的剧烈重构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将更广泛地链接政府、高校、学校、教学和科研机构,共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继续完善教育创新平台机制,发挥引领作用 。将利用中心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创新创业孵化链,促进企业和学校资源的整合,助力新阶段教育信息化和“互联网+教育”的发展 。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董事长杨丹
专家带路 。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李志敏作了“教育信息化回顾与展望及“互联网+教育”实践”的主题演讲 。本文论述了李志敏教育信息化十年历程,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教育的本质属性,互联网的本质属性 。他认为,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来看,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被社会所困 。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尤其是对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还不够 。”“互联网+教育”面临很多问题和矛盾 。从教育的本质属性出发,李志敏认为网络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李志民
【信息化十年发展历程回眸与展望 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北师大教育学部副主任李芒以“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学校”为主题发表了演讲 。首先,李芒引进了许多国外创新型学校的办学模式和教育模式,如艺术学校和samit公立学校 。他说,在教育教学中,技术和智能算法的应用并不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需求,尤其是非智力技能和三观的培养,仍然要主要靠人文因素来推动 。应着眼于教育资源配置的矛盾,强调教育的公益属性,提高解决人民教育需求的能力 。
北师大教育学部副部长李芒
研讨会上,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主任王琼发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指数》,旨在确定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可比数据指标体系和采集策略,引导和促进学校合理有效使用信息技术 。王琼向现场嘉宾和观众展示了融合指数的三个“一级指标”和十个“二级指标”,其中三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学校的重视程度、教学环境的准备程度和教学应用的成熟度 。王琼说,在指标最终确定后,数据收集可以与学校系统和学校数字大脑模型建设相结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