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全汇总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二 )


7. 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二)地方时的计算
1. 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 , 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 , 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 , 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1°=4分钟)
2. 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 , 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
③计算步骤: 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
3. 昼夜长短的计算
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
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三)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
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 , 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 , 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 , 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 , 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
(四)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1. 标自转方向 , 判断晨昏线
2. 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
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 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
3. 时间计算:
⑴ 找特殊时刻点: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 东早西晚 , 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
4. 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 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 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 , 南半球向左偏 , 赤道上不偏转 。
2. 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 , 南半球用左手 , 掌心向上 , 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 , 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 。
四、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⒈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⑴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 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夏至日 , 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
⑵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 ,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 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冬至日 , 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
⑶春、秋分日 , 太阳直射赤道 ,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 各地均为6:00时日出 , 18:00时 。
⑷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如上图 , 以北半球为例):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 , 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 , 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
北极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夜 , 秋分到冬至极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 , 冬至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 。
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⑴纬度变化:一天中 , 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
⑵季节变化:夏至日 ,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 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
冬至日 ,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 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
3.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⑴计算公式:H = 90°-纬度间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