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出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戏淌眼泪

剧院的眼泪(反映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在农村长大 。从我记事起,我就经历了一个物质和精神匮乏的时代 。
当时生产力极其落后,生活资料非常匮乏 。什么“代菜瓜果”,什么“忙时吃粗,闲时吃细”...这些都是村民们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 。经济落后必然导致文化落后 。生活也极度贫困,看戏成了村民理想的一种奢望 。
【折射出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戏淌眼泪】
记得上世纪60年代,幸好县剧团下乡演出,满足了村民的精神需求 。要演戏,就得有剧场 。所谓剧场,就是有围墙围起来的露天剧场,方便凭票入场 。必须有剧院和舞台 。所谓的舞台,就是事先铺好的一个一米多高的长方形土堆,为了搭帐篷,被修平了 。搭台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需要檩条、椽子、绳子、帐篷之类的东西,很多人要搭好几天 。为了看歌剧,村民们煞费苦心地搭起舞台迎接县剧团 。拆舞台,忍痛送走县剧团 。剧场,在一个特殊的时代成为了农村一道独特的风景 。

听说镇上有戏台,县剧团要送戏下乡 。村民们高兴得手舞足蹈,情不自禁!演戏的那几天,十里八乡的村民每天都兴高采烈,个个喜气洋洋 。下午下班后,我扛起板凳,扶老携幼,源源不断地涌入镇剧院 。剧院里人山人海,连一个别针的地方都没有 。卖醪糟、麻花和小吃的摊位已经摆好了 。值勤的民兵,手持长竹竿,维持秩序,防止起哄 。随着幕布一次又一次的上下,导致一阵嘈杂和拥挤,然后你就听到竹竿敲打的声音 。安静,哗然,此起彼伏,此起彼伏,周而复始 。就这样,观众享受了一次独特的精神洗礼!
当我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和我的阿姨一起去剧院 。剧场里挤满了人和长椅,热闹非凡 。演出开始时,有一个长长的“开场”,锣鼓喧天,接着是一出武侠剧 。当时我对此一无所知 。我只是觉得很无聊,花了很长时间 。看着看着就晕过去了,不省人事 。后来我妈到了,吓得哭了 。我碰巧在对门遇到了我奶奶的叔叔,然后她背对着我去了镇上唯一的医院 。这是我最早的一次看戏经历,真的很吓人!
相反,村民们兴致勃勃地看着剧院,欣喜若狂,欢欣鼓舞,欢呼雀跃 。那时候经常看到一些老人忍不住眼泪滚滚,时不时用手帕擦去脸颊上的泪水 。这很可能是触地受伤!人们常常嘲笑流泪的人,说他们“看戏落泪,愁古人” 。这眼泪恐怕就是入戏的表现吧 。看戏也是一种心灵感应,如同读红楼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林妹妹”!

八十年代初,省剧团来镇上演出 。当村民们听到这个消息时,他们高兴地跑去告诉对方 。村上的播音员还专程去Xi安买磁带,准备挤进前台录音,希望留下美好的瞬间 。在演出的几天里,附近村庄的村民蜂拥到剧院,剧院座无虚席 。舞台上,著名演员大声演唱,字正腔圆 。通过扩音器,优美的旋律响彻农村田野 。台下,戏迷们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听着,过了几年戏剧瘾 。那一幕的激情至今难忘!村民对戏剧的渴望,体现了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村民的生活逐渐改善 。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去剧院已经成为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可以说是把舞台放在了炕沿上 。晚上下班后,邻居和对门的人三三两两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边喝茶抽烟,一边欣赏戏曲节目 。与去剧院相比,那真是太愉快了!过去热闹的剧场渐渐失去了活力,镇上的剧场都改成了农贸市场 。农村戏曲这一独特的农村景观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
21世纪,村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经过几代的更新,电视机变得丰富多彩,有线观看也有无线接收,所以清晰度大大提高 。现在,每个家庭都可以足不出户地去剧院欣赏精彩的歌剧 。
农村剧,反映生活,反映精神,更能反映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