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论文(古代汉语论文3000字)
学人小传
苏培成 , 1935年生于天津 。195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1959年分入该专业的语言专门化 , 1962年毕业 , 分配到北京师范专科学校 , 教授古代汉语 。1965年北京师范专科学校解散 , 被分配到北京第八女子中学做语文教师 。1978年调入北京师范学院分院中文系 。1988年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 1999年退休 。1998年至2006年担任两届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 。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 。主要从事语言文字应用研究 , 包括标点符号应用研究、现代汉字研究、语文现代化研究、汉语辞书研究等 。发表文章600余篇 , 撰有《现代汉字学纲要》《二十世纪的现代汉字研究》等专著 , 合编《新华大字典》《新华多功能字典》等辞书 。
1951年 ,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朱德熙撰写的《语法修辞讲话》在《人民日报》连载 。
那一年 , 16岁的天津中学生苏培成因病在家休学 , 每周两版的《语法修辞讲话》强烈地吸引着他 。从此 , 苏培成迷上了语文 。
1957年 , 他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 把汉语言文字学研究作为终生的事业 。如今 , 六十多年过去了 , 无论在哪个单位工作 , 苏培成都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学习、研究语言文字 。
“祖国70华诞”为什么不对?有人写“钱锺书” , 有人写“钱钟书” , 孰是孰非?《现代汉语词典》应该收录字母词吗?应该如何看“菜鸟”“拍砖”“有木有”这些网络词语?苏培成关注语文规范化 , 倡导语文现代化 , 随时捕捉语言生活中的问题 , 既有细微的观察 , 也有系统的思考 , 既在学界引领前沿研究 , 也通过大众媒体普及语文知识 , 结出累累硕果 。
图为苏培成(右)与吕叔湘(中)、程玉振夫妇合影 。资料图片
语文研究 , 终身事业
在北大求学的五年 , 苏培成聆听了王力先生、朱德熙先生等多位学术大家的课程 。他回忆 , 王力先生给1957级本科生讲授古代汉语 , 设计了文选、通论、常用词三结合的新体系 , 并且编出了一个学期的讲义 , 课前发到学生手里 。上课是在北大一教的101大教室 , 旁听的人很多 , 走道上都站满了人 。王力先生知识面很宽 , 讲课非常严谨 , 新体系的教学效果很好 。后来 , 王力先生应教育部之邀主持编写古代汉语教材 , 就是以这部讲义为基础 。
1959年 , 北大中文系1955级和1957级两个语言班着手从事“现代汉语虚词例释”的研究 。这个课题是两个班同学的共同项目 , 55级是学长 , 57级是小弟弟 , 57级听55级的 。55级班长是陆俭明 , 学生中很多日常工作由他具体负责 , 但是很学术上的问题还是要求教于老师 。于是 , 中文系指定朱德熙先生和高名凯先生辅导 。苏培成参加的是副词组 , 编写了数十个词条 。后来同学们毕业了 , 这个课题就由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的老师和助教们继续打磨 。课题成果《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于1982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 , 社会反响很好 , 成为汉语学术界虚词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当然 , 苏培成他们当初都是大学生 , 学术能力有限 , 为该书所作贡献也有限 , 但他们在编写过程中接受了学术研究的训练 , 初步接触到了语言学的学术门径 。
苏培成在北大读书期间 , 正赶上社会大变动 。为了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 1957级学生有一个学期到京西城子煤矿半工半读 , 还有一个学期到十三陵公社黑山寨大队种地 , 以至有的课程没有学完 。但是 , 北大五年学习和劳动的经历对苏培成的思想和业务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思想上 , 他走出了个人的小圈子 , 自觉地将自己的成长与国家社会发展建设融为一体;在学术上 , 不仅打下了语言文字学坚实的基础 , 养成了严谨求实的学风 , 而且坚定了把语言文字研究作为终身事业的决心 , 不放弃、不抛弃、不动摇 。
推荐阅读
- 最美最经典的抒情古诗词 古代抒情诗
- 形象管理看公关礼仪 关于公关礼仪的论文
- 长久的婚姻,做到这四点很重要 爱情与婚姻论文
- 会计毕业论文选题80例 会计学毕业论文题目
- 优秀美文摘抄300字 300字摘抄
- 虐心古代言情小说 古代虐心言情小说
- 古代最美的十首田园诗,太美 山水田园诗大全
- 如何学好汉语拼音?听听老师怎么说? 怎么学好汉语拼音
- 奇妙的“方程” 大学数学论文范文
- 五游精选作文五一游玩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