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三吏三别分别指什么 杜甫的三别


杜甫的三别(杜甫的三吏三别分别指什么)
杜甫的三吏三别分别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
这一组反应战争残酷 , 民间疾苦的组诗 , 成于安史之乱中 。时唐玄宗出逃 , 叛军占领长安 。杜甫听说唐肃宗自立 , 便寻访追随 , 结果被叛军俘获 , 不过由于原来在朝中官位太低 , 所有并没有羁押他 , 只是将他禁足于长安城内 。
这段日子 , 被称为杜甫陷贼时期 。“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深”等一些悲惨困苦的诗便出于此时 。第二年 , 郭子仪大军压城 , 杜甫便找了个机会跑了出去 , 到凤翔找到了唐肃宗 。乱世出忠臣 , 唐肃宗看他衣衫褴褛 , 面露一脸忠诚的菜色 , 便授官左拾遗 。
没过两天好日子 , 唐肃宗开始清理玄宗派到身边的钉子——房琯 。杜甫同学毫无政治思想觉悟 , 看不到背后的深意 , 为房琯仗义执言 。唐肃宗本来就和他不大熟 , 正好拿他开刀 , 直接将他贬到华州当司马 。

这一组诗应该就是出自杜甫回老家探亲后赴华州上任途中 。其时为758年 , 战乱已经两年 。郭子仪收复长安和洛阳 , 和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以二十万兵力在邺城(今河南安阳)包围了安庆绪(安禄山次子)叛军 , 眼见胜利在望 。然而唐肃宗李亨对郭子仪、李光弼等领兵并不信任 , 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 。
各路兵力没有统帅 , 阵容混乱 , 士气低落 , 两军相持到第二年春天 , 史思明援军至 , 唐军大败 。郭子仪退保东都洛阳 , 其余各节度使逃归各自领地 。
这一战之后 , 官军散亡 , 兵员亟待补充 。于是朝廷下令征兵 。杜甫从洛阳回华州 , 路过新安 , 石壕 , 潼关 , 看到征兵的情况 , 写了这组诗 。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 , 喧呼闻点兵 。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 , 次选中男行 。
中男绝短小 , 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 , 瘦男独伶俜 。
白水暮东流 , 青山犹哭声 。
莫自使眼枯 , 收汝泪纵横 。
眼枯即见骨 , 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 , 日夕望其平 。
岂意贼难料 , 归军星散营 。
就粮近故垒 , 练卒依旧京 。
掘壕不到水 , 牧马役亦轻 。
况乃王师顺 , 抚养甚分明 。
送行勿泣血 , 仆射如父兄 。
这首《新安吏》是杜甫在新安看到征兵 , 觉得小县城哪里还有什么壮丁 , 引发了和新安吏的对话 , 得知已经有命令开始征召“中男”(18-22岁)的青年入伍了 。再问中男太弱小 , 何以守城 , 新安吏就懒得搭理他了 。
后面几句大致是感叹小兵入伍 , 同时由于杜甫本身是朝廷官员 , 所以对朝廷和军队有美化的地方(就粮近故垒 , 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 , 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 , 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 , 仆射如父兄 。) , 最后一句就是“送行不用哭的那么惨 , 郭子仪就像你们的父兄一样会照顾你们的” 。

这里虽然知道征兵很惨 , 但还是有些积极的心态在里面的 。
可到了石壕就不一样了 。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 , 有吏夜捉人 。
老翁逾墙走 , 老妇出门看 。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
一男附书至 ,  二男新战死 。
存者且偷生 ,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  惟有乳下孙 , 
有孙母未去 ,  出入无完裙 。
老妪力虽衰 ,  请从吏夜归 , 
急应河阳役 ,  犹得备晨炊 。
夜久语声绝 ,  如闻泣幽咽 。
天明登前途 ,  独与老翁别 。
在新安还是征兵、送兵 , 在石壕就是抓丁了 。杜甫借宿老夫妻家的三个儿子都在守安阳 , 刚刚死了一个 , 朝廷又来抓丁 。老头翻墙跑了 , 老妪为了保护儿媳妇和孙自愿充数去军中劳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