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力集团的前世今生 印力集团

印度小组(印度小组的前世)
印度集团于2003年在深圳成立 。当时他的名字叫深圳投资公司 。他的母公司SZI是沃尔玛的中国股东 。成立后主要是沃尔玛 。
扮演着在中国扩张的跳板角色 。
当时的政策规定,外国零售公司必须与中国公司合作才能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公司持有35%的股份,因此沃尔玛在中国的业务必须有SZI的合作 。在SZI的加持下,沃尔玛开始有了惊人的增长,当年实现利润1211.7万元 。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强大的品牌效应使其成为一二线城市和部分竞争激烈的三线城市招商引资的重点对象 。
2003年和2004年,有12个项目在建 。2004年底,凯德置地与SZI签署协议,以9.8亿元收购six个项目51%的股权,SZI成功退出项目 。并实现利润32377万元 。
2005年,深投公司与摩根士丹利房地产基金、美国西蒙集团签署合作协议 。深投公司将其持有的14个项目65%的股权以33.73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凯德置地 。
到2006年,深投公司引入美国普洛斯作为股东,持股比例30% 。
获得资金后,SZI开始与摩根士丹利、凯德置地、西蒙等资本巨头合作,通过转让优质项目股权、小股交易等方式,建立开发+商业+金融的运营模式 。深圳国投公司负责开发建设;凯德·西蒙负责该项目的招商和管理 。
SZI与这些资本巨头的合作,看似是小股东,实际上只是转让了各个项目公司的股权,与发展链条顶端的沃尔玛的合作权始终掌握在SZI手中 。
得益于与各路资本巨头的合作,SZI的商业机构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甚至等同于2006年万达当时60多个项目的规模 。然而,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掌握在SZI手中,而资本管理和运营等核心资源掌握在外国投资者手中 。他更像一个商业开发者,而不是商业运营者 。
2008年,中国内地零售业对外资全面开放,但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环境剧变 。沃尔玛的红利没了,西蒙、普洛斯等资本巨头损失惨重 。时任董事总经理的丁立业坦言:“没想到会亏损这么大 。2008年,我们最关心的是能不能活下去 。”
此时,SZI的转型迫在眉睫 。经过置换、兼并、出售、单飞等一系列操作,SZI已经脱胎换骨,走上了开发建设、招商引资、资本融资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
之后,华润集团全面收购了SZI 。此后,SZI成为华润系的一员 。华润将其收归旗下后,又将其置于一家投资公司旗下 。经过一系列的整合,我们处理了一些基础差的项目,重点关注了一些潜力大的项目 。
在华润任职四年后,SZI于2012年将50%的股权出售给了龙柏商业基金 。从而按度数易手 。2013年,黑石入股40%,成为战略投资者 。随着黑石的加入,开启了SZI的快跑模式,但频繁的易主依然拖后腿,将其留在了国内商业地产梯队 。万达也成为同期的主流玩家 。之后华润、龙湖也开始逐步走向主流玩家之路 。
2015年,深投公司正式更名为李因集团 。更名后,李因梳理了产品线(印象城、新城、深国投广场) 。确定印象系列的产品线 。
【印力集团的前世今生 印力集团】一年后,万科宣布通过投资基金128.7亿元收购李因集团96.55%的股份 。同年,万科将其42个商业项目移交给印度管理 。除了少数以万科命名的商业项目,其他都改成了印象城、印象会、印象巷 。印度也成为万科唯一的商业平台 。
在万科这个巨头的加持下,印度M&A的速度迅速加快 。2018年,万科李因和Triwater基金收购了凯德置地的20家购物中心 。然后这20个项目全部交给印度管理,品牌名称全部改成印象系列 。至此,李因集团的规模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
目前,李因集团拥有京、沪、杭、广、汉、安六大城市公司 。万科2019年年报显示,李因集团目前管理108个项目,资产超过900万平方米,覆盖50多个城市 。
当年的深投公司(SZI)组建了现在的李因集团,而经过17年的风风雨雨,并入万科的李因集团的资本运作也在加速,已经褪去了当年的青春 。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好的印象产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