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的传统解释是正确的吗? 克己复礼什么意思

自我否定是什么意思?(传统的自我否定的解释正确吗?)
“克己复礼”是孔子学说的一个重要概念,出自《论语·颜渊》一章:“颜渊问仁 。孔子说:‘克己是仁 。一天的自我否定会让世界屈服 。'为自己而仁,让别人去做?'颜渊曰:“可问其目的何在?”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说:‘虽然我不敏感,但请你和我说话 。“对于‘克己复礼’,传统公认的解释是约束和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规范 。这种解释看似顺理成章,无可非议,实则大错特错,歪曲经典 。这种解释之所以得到认可,大概是受朱的解释的影响 。因为朱在传统文化领域有很高的地位,几乎没有人质疑他的解释 。
朱解释说,他是自我克制的,他的话里说,“克己就是克己 。克己复礼不言而喻,正义不言而喻,比如污垢没了,就不言而喻;当瓦砾被清扫后,房间会自动清理干净 。”他还说,“克己复礼,偶尔不能,是仁 。”他还说,“天理人欲,人欲与人同消长 。如果你能得到人们的欲望,你就能回报他们 。”他还说:“尊重如灌溉,克己如除恶草 。”朱的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所以在“克己复礼”的解释中,“复礼”是与人的欲望相对立的,认为只有约束和克制人的欲望,才能达到复礼的目的 。
【“克己复礼”的传统解释是正确的吗? 克己复礼什么意思】孔子真的是这个意思吗?儒家真的像朱的理学那样主张节欲吗?答案是否定的,人的生欲是自然的理,灭人欲就是灭自然的理,所以“保存自然的理,灭人欲”是个伪命题 。朱本人也因“引诱尼姑以为自己爱自己的嫔妃”和“主妇无夫怀孕”(丈夫死后媳妇怀孕)而被弹劾 。这两个无风不起浪的作风问题,是对朱及其以“存义灭民欲”为原则的理学的最大打击!朱将理学的内容强行纳入儒学,是对儒学的篡改和污染 。他是儒家的贼,不配享受孔庙 。
儒家不提倡节欲,而是中庸 。在承认人欲正当性的基础上,将人欲规范在礼的范围内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喜食有性”,都是儒家思想 。子曰:“富贵可自求 。你虽然是鞭子,我也要干 。”(《论语》)孔子说:“邦德,穷贱,可耻;没办法,非富即贵,丢人 。”(《论语》)孔子说:“富而贵,人之所欲也;不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贫穷和卑鄙,人民的罪恶;不使用就不会得到 。”(《论语》)子曰:“不义而富而贵,于我如浮云 。”从孔子的这些言论中,可以看出有节欲的影子 。只是明确强调欲望,方式得当 。
情欲是自然合理的 。情欲只能管制,不能禁止 。那么把“克己”解读为克制和自我约束就是错误的 。“可”的本义是“能”、“能”的意思 。“自我”就是自我,意思是自主、自觉、主动 。“克己复礼”就是能够主动自觉地恢复《周》的礼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把它放回原位,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理解 。
“克己复礼”是颜回问孔子关于仁的问题时,孔子提出的一个概念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善于因材施教,所以他对同一个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答案 。这就跟问仁一样,樊迟问仁,孔子给的答案是“爱”;龚文仁,孔子的回答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问仁,孔子答“子欲为人,子欲为人”;颜回问仁,孔子的回答是“克己复礼”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孔子根据不同学生达到的道德修养程度给出的答案 。
樊迟是个年轻的小学生,道德修养尚浅,根本看不懂,就让他知道仁是爱人 。“爱人”是仁的最低标准,也是最直接的表达,很好理解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得过《孔子真传》,道德修养水平是所有弟子中最高的 。所以给出了“克己复礼仁”的答案 。“克己复礼”应该是仁的最高境界 。“爱”是仁的最低标准,爱的方式和内容有很多是不妥当的 。比如母亲溺爱孩子,那只是一种女人的仁,不是真正的仁 。在“爱人”的基础上,努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规范,这样仁的境界就会大大提高 。仁的最高境界体现在自我意识上,既能使“爱”符合礼义规范,又能自觉、主动、无条件地达到 。也就是说,思想从必然王国进入了自由王国 。孔子说:“随心所欲,不逾矩” 。
“一勺吃的,一勺喝的,在刻薄的巷子里,让人不忍烦恼,也不会把乐趣换回来 。”(《论语·永业篇》)颜回很穷,很贪,所以孔子在颜回求仁的时候,不必强调克制欲望,因为颜回已经做得够好了 。让颜回连凉水都不喝岂不是很可笑?孔子只强调“复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为这是最难的,这是应该对最得意的弟子说的最高境界的话 。“一日克己,天下归仁”,听听这句话,“天下归仁”,这是多么高的境界,岂是简单的“爱人”境界可以达到的!孔子又说:“你是不是只顾自己,却让别人?”这就更加明确了仁的最高境界在于自强 。能被别人逼吗?孔子说得这么清楚,为什么几千年来都没有人正确理解?可见,尊古而不拘泥,尊贤而不盲从贤,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才是治学的正确之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