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著名内家拳 八卦掌站桩

八卦掌站桩(中国武术著名的内家拳)
(本文原载《吴魂》1997年第9期)
萧海波 , 生于1863年(清同治二年) , 河北固安县人 。他的基本功是“百试百灵” , 也就是站桩 。
萧的八卦掌的运动要领是“抬头挺胸 , 心平气和 , 这是先天的胸中空 , 气沉于腹 , 为华盖;尾巴下垂 , 直伸海底 , 是尾巴”(本刊编辑:“尾巴” , 在《武魂》初版中误栽为“鸠尾”) 。这三个公式与太极拳的“吊顶”、“含胸”、“尾中”的含义相同 。对比古代射法对这三个部位的要求 , 即“前额”、“吸胸”、“直腰” , 可以看出 , 这些秘笈意在改造后天形成的人体脊柱自然弯曲 , 使人体在后天缺乏运动的方面活动起来 , 补充人体习惯性动作的不足 。四肢六公式为:两上肢腕、肘、肩关节“出、入、出”;下肢的踝、膝、髋关节是“地、悬、空” 。六个小技巧是:通过手腕“出”、手肘“入”、肩膀“回”的发力 , 使上肢的上臂和前臂对称;下肢的大腿和小腿是通过脚踝下压地面 , 膝盖上悬 , 臀部下沉像“空”一样对称 。人体的六个环节(上臂、前臂、手、大腿、小腿和脚)的运动是对称的 , 所以在任何一个或某些运动环节运动时都不是孤立的、离散的、冷漠的 。同时 , 再加上脊柱运动的完整功能 , 人体的拳击动作不同于一般情况下显示力量的动作 。它们始终呈现出整体的、系统的、有机的统一状态 , 并使练习者逐渐表现出行气、和血、舒筋、皮筋、壮足的练习特点 。有时候我们看到优秀的拳手对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都感觉那么“完整” , 这是由这样一个动作的内在关系决定的 。
【中华武术著名内家拳 八卦掌站桩】萧八卦的不同于气功的立桩 。气功站桩往往依靠练习者自身的经验来验证练习效果 , 由于心理因素往往极不可靠 。萧八卦的 , 在站桩运动过程中 , 有一定的外在标志 , 如行气顺畅、气血调和、肌肉松弛、皮筋有力等 。
“气顺” , 首先是“气沈丹天” , 从人体胸部的呼吸形式来看 , 就是胸部平稳 , 腹部饱满 , 背部圆润 , 腰部不过分塌陷 。这种呼吸形式 , 一方面调整脊柱的曲度 , 另一方面促进内脏器官的功能平衡“体内平衡” 。
“血和”可以通过手和手臂有无“静脉曲张”来判断 。四肢动作适当 , 静脉回流通畅 , 血管隐蔽 , 肌肉韧性很强 。
“肌肉松弛”是全身肌肉无局部性紧张缩短的现象 。这和“气顺”、“血和”是相互制约的 。
“皮筋”不是“皮厚肉厚” , 而是四肢肌肉之间“滑脱”的一种状态 。在古代 , 这一步被称为“膜扩张”(即肌肉可以承受较大的撕裂力) 。
“强足”的含义 , 不是指人体的某一部位或某一部分进行习惯性的肌肉用力 , 而是通过“理气”、“气血调和”、“肌肉放松”、“皮筋”进行全身锻炼 。即使在静态动作中 , 全身的肌肉、肌腱、皮肤的韧性也是非常强的 。
萧八卦的桩功是武术的基础 。在桩功锻炼期间 , 锻炼者有相应的骨骼内部活动 , 使骨骼坚实 , 骨髓丰满 , 抗断裂、抗弯曲、抗压缩的力学性能提高 , 肌肉强健、拉长、坚韧 , “骨筋”生长 , 从而改变后天片面发展的品质 。技术进攻可以调动筋骨的力量 。利用整体的力量 , 瞬间通过一个接触点发挥作用 , 散发出强大的原力能量 。从而达到动静结合、虚实交流、弹性交替、上下综合、内外一体、刚柔相济 。以此为基础 , 进行人体四肢、躯干等动作的锻炼 , 形成“全过程有分 , 分而不失全”的完整统一 。
PS:本平台收录的武林前辈和武友的评论仅供个人学习 , 部分图文来源(作者)不明确 , 敬请见谅 。尊重原作者版权 , 期待朋友们留下评论 , 告知我们 。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己的物证 , 是否适合自己 , 辩证而不盲目 。祝大家武运亨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