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十大心理问题 家庭心理学( 二 )


②明白自己从哪里来:但不要沉浸其中 。
有句话叫“痛并快乐着”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疼痛是可以上瘾的 。这句话听起来很奇怪,但在很多情况下却是真的 。
就像《缘起缘灭》一样,很多人知道自己的很多弊病来自哪里,却无法改变,继续活在痛苦中 。这是因为虽然有被折磨的精神痛苦,但也有“推卸责任”的快感 。因为很难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固有的认知、习惯和模式...所有的改变或成长都意味着深深的自我否定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就很容易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很难做到知行合一——某种意义上,痛苦也是一个舒适区 。
而一个有强烈改变自己欲望的人,会突破这个舒适区,因为ta可以看到,远处有更大的喜悦在等着他:他完整的人格和精神独立带来的喜悦,远比舒适区的烂泥更有意义 。
当我们认识到我们的很多问题都是原来的养育环境造成的,这只是改变的第一步 。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不断突破,蓬勃成长 。
③接纳自己:你可以更进一步 。
我们的大脑在很小的时候就发展出了“自我羞耻”的功能,但是在很老的时候才能发展出“自我安慰”的功能 。所以,基于人性,我们可能一辈子都要和自己的自惭形秽做斗争 。
很多人的心理问题都根源于自我否定 。说到《缘起缘灭》这个问题,很多人,带着缘起缘灭的伤,一方面有一种“让缘起缘灭背黑锅”的潜意识,另一方面也会极其不愿意接受自己的“缺点” 。
如果不能真正接纳自己,就很难成长得更好 。准确的说,我们之所以不能接受自己的缺点,或者以此为耻,是因为我们的自恋太深,潜意识里希望自己是无所不能的,最好的,最优秀的 。产生这种心理机制的原因是我们早年从父母那里得到了太多的“有条件的爱” 。我们潜意识里认为,只有自己足够优秀,才能配得上父母的爱 。
所以,推倒自恋的高墙,从接纳自己开始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训,甚至应该是一生的任务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自我接纳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及时提醒自己,就有调试和成长的可能 。
④我负责做自己的主人 。
“我做主”是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手法,也是改变我们认知的重要法宝 。当一个人有了我这种负责任的态度,就说明ta的人格在一天天的完善,开始走向成熟 。
比如我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我现在的创伤是我的历史,但我更愿意为我的未来负责 。不要推卸责任,要为之努力 。
比如我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当我生气或受伤时,我告诉自己:这是我的事,但我未愈合的伤口又浮出了水面,对方只是触发了我的情感按钮 。他没有假装是受害者,而是说:“让我生气的是你 。你要哄我 。”
例如,我愿意为我个人的成长和健全负责,而不是在出身家庭上推卸责任 。我可以认可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但同时也能理解他们的可怜——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得到过正确的对待,没有形成自己完美的人格 。
当一个人有了“我有责任”的信念,内心的悲伤就会大大减少,因为当一个人愿意为自己负责的时候,就意味着ta愿意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
04跳出潜意识的陷阱
荣格的一句“潜意识在操纵你的生活,你却称之为命运”让很多人清醒了 。潜意识的神秘揭示了我们轮回的诅咒 。但荣格还有一句话:“潜意识呈现时,命运被改写”——让潜意识有意识,是治疗心理问题的关键 。
我们的大部分潜意识都来自于我们早期的教养,这也是为什么出身家庭,尤其是母婴关系意义重大的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对出身家庭问题的探索本质上是一个实现潜意识的过程 。当潜意识被呈现出来,变得有意识,就意味着我们开始疗愈,走向未来 。
出身家庭决定了我们的“出身”,但不应该成为我们的限制 。因为毕竟我们生活在这一刻——尊重“这一刻”而不是回到过去,这也是接受现实的重要一环 。与“我们从哪里来”相比,“我们该去哪里”显然意义更大 。
跳出潜意识的陷阱,不受潜意识的束缚,就意味着我们有了更广阔的人生 。
05与父母分离:从建立界限开始 。
“边界感”之所以成为热词,是因为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中的边界感过于模糊 。孩子的界限被父母以爱的名义践踏 。这种界限的侵入产生了很多心理问题 。
所以,要治愈自己,也要从建立边界开始 。
边界有两种,一种是地理边界,一种是心理边界 。当地理边界不明确时,心理边界的违背就容易发生 。所以,如果父母是道德绑架或者有控制型人格的人,我们可以从建立地域界限开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