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 官网 app 丁香园 论坛( 二 )


由于用户的支付习惯尚未养成,移动支付尚未与医保对接 。从整个行业来看,C端和B端的盈利并不明显 。
2007年,丁香园注册成为公司正式商业运营后,盈利的问题被提上了台面 。在李天天看来,医疗行业有其特殊性 。首先,它有敏感的行业伦理约束;其次,不能考虑短时间内从患者身上赚钱 。第三,丁香园需要考虑的是为医生提供服务,而不是向医生索取利益 。
所以盈利还是要看医院和药企 。2007年,丁香园积累了约100万医疗专业用户,李天天找到了第一个突破口——企业招聘 。当时后台数据显示,与招聘相关的岗位非常频繁,于是李甜甜建立了丁香人才网 。2008年,丁香园首次盈利100万 。
直到今天,丁香园论坛主页上仍有求职招聘版 。
在此基础上,丁香园的企业端服务不断延伸,包括面向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的人才招聘和学术推广服务 。目前,Clove.com已经服务了数百万医学和生物专业人士,覆盖了国内外6000多家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客户 。
2008年,李天天领导的丁香园发现许多医生需要购买医用耗材进行研究和测试 。但当时国内医药电商业务已经萌芽,相关医药企业却没有有效的推广渠道 。于是李天天开始涉足电子商务,推出了生化试剂耗材在线采购平台丁香到B 。
随后几年,丁香园进一步深化在制造企业的数字化服务,为医药企业提供数据智能、市场调研、学术推广、精准营销等数字化服务 。该业务建立了一个包括营销、销售、咨询、医药和项目交付在内的团队 。平均而言,它每年成功交付400多个数字项目 。数十家跨国药企和数百家内资企业成为丁香园的合作伙伴 。目前丁香园服务全国70%的医药企业,合作医疗机构超过3000家 。
李天天意识到丁香园的核心资源在专业医生和医疗行业中是众所周知的 。可以从To D(医生)服务起步,平滑切入To B业务,服务于医药公司、公立和私立医院、生命科学相关企业、医疗器械设备公司 。
无论是企业招聘服务,还是医药采购平台,还是制造企业的数字化服务,李甜甜都顺应了当时的行业趋势和行业需求,在趋势之前做了布局,在商业模式上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
2014:改造C端,形成组合拳产品体系 。2014年是互联网医疗行业爆发年,也是中国“医疗创业元年” 。数据显示,这一年,各类资本涌入,融资过亿的医疗相关项目超过27个,获得认证的移动医疗app超过2000个 。以网上挂号和咨询为主的春雨医生、1号药网、好大夫在线等一批互联网医疗产品进入大众视线 。
这些后来的产品都在患者端做了努力,对患者进行分流和筛选,然后调配医生资源,缓解用户“看病难”的问题 。
以上APP注册咨询页面截图
一直以来,都有不少患者来丁香园求医问药,但丁香园当时的定位是为医生服务,患者发的帖子都要删除 。李天天对此非常不安 。当他带孩子去公立医院时,他也发现这种体验太糟糕了 。于是,李甜甜开始带领丁香园从PC端向移动端转型——不仅服务于医生和医院,也服务于患者 。
自此,丁香花诊所迅速落地 。2014年,丁香园推出“用药助手”——服务医患 。包含数万份药品说明书,数千份临床用药指南 。可以通过商品名、通用名、病名快速找到药品说明书的内容 。目前,药物助手在各大应用市场的总下载量已经超过800万 。
李天天判断,为消费者和患者服务将是一个“起步晚但潜力大”的行业 。在他的带动下,“丁香系”微信媒体矩阵、丁香医生App(后升级为丁香互联网医院)、丁香诊所等一整套C端组合拳产品体系 。被逐渐建立起来,患者求医问药的真实需求开始在平台上得到满足 。后来让丁香园名声大噪的丁香博士,就是来自C端业务板块 。
丁香园商业模式
“丁香系”微信媒体矩阵包括丁香医生、丁香妈妈、丁香生命研究院(部分账号已合并或停办)、偶尔治愈等10余个微信公众平台 。“丁香系列”矩阵也已入驻微博、知乎、Tik Tok、哔哩哔哩等社交媒体和娱乐平台,全网粉丝总数超过8000万 。这个媒体矩阵背后有近千名医学专业作者和科普专家,在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可靠医学科普信息的同时,树立了专业性和权威性 。
从2017年的“莎普爱思”到2018年的“疫苗安全问答”,“丁香系列”制作的专业科普内容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
此外,丁香医生App已成为国内成熟的在线医疗服务平台,拥有在线咨询、处方建议、科普文章、知识付费等多项功能 。针对不同的人群和场景,提供图片、文字、语音等多种咨询形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