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汴水流 上言长相思


上言长相思(长相思·汴水流)
《长相思》
《长相思》是唐朝教坊曲目,调名出自古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 。
主打男女相思之情的《长相思》,还有很多好听的别名,比如《双红豆》、《山渐青》、《吴山青》、《忆多娇》以及《青山相送迎》等等……

从现有资料来看,白居易是第一个为它填词的人 。
这首双调36字的《长相思·汴水流》,被南宋的评论家黄升赞美为:“乐天此调,非后世作者所能及”!(语出明末周珽编纂的《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
元好问说:“并州未是风流域,五百年中一乐天 。”
“五百年中一乐天”绝不浪得虚名!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的白居易,写起词来也“自是花间第一流” 。最最令我们熟知的是他的《忆江南·江南好》,那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人人得而能颂 。


下边来看看他的这曲《长相思》,又怎么样呢!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
念远思人的这首小词,借女子之口抒发了相思至极、无限怅恨的绵延情感,属于闺怨词 。
白居易是写情的高手,我们都见识过他在《琵琶行》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鬼斧神工的文字创造功力 。《长相思》通体虚明,写作技巧纯熟 。不落痕迹之间,情感被宣泄得淋漓尽致……
每读白乐天的这首《长相思》,我总要联想起比白居易小40岁的温庭筠那首著名的闺怨词——《望江南》 。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
同样倚楼,同样悠悠,同样水流同样愁……同样风韵无限,音律谐美,经典精妙,摇荡古今!
传说,温庭筠的《望江南》是写给南朝著名歌伎苏小小的 。
白居易的《琵琶行》因琵琶女引发而作,人人共知 。
有人说,白居易的《长相思》就是写给樊素的 。——那,是真的吗?

|樊素
樊素是谁?
《旧唐书·白居易传》说:“樊素、蛮子者,能歌善舞 。”
唐人孟棨《本事诗·事感》:“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说的是:樊素的嘴小巧鲜艳,如同樱桃;小蛮的腰柔弱纤细如同杨柳 。
樊素就是那张樱桃小口的主人,白居易晚年蓄养的歌伎 。

后来有了成语“素口蛮腰”,用于形容美貌的女子 。
樊素擅唱《杨柳枝》,是白居易非常喜爱的歌伎,并在他的诗歌中记录下了他对她的情感 。
《春尽日宴罢感事独吟(开成五年三月三十日作)》中提到樊素:
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独掩扉 。病共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 。
闲听莺语移时立,思逐杨花触处飞 。金带缒腰衫委地,年年衰瘦不胜衣 。
开元五年即公元840年,当时的白居易已经68周岁了,4年以后,他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病共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 。”在老病的诗人心中,樊素就如同烂漫春光一样明媚,然而,却都离开他走远了 。

至于那“闲听的莺语”是鸟的鸣啭,还是樊素言犹在耳、余音绕梁的婉转歌声呢?——这谁又说得清楚呢!
诗人怀念樊素的情感却是真真切切、明明白白的 。
樊素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离开白居易的呢?
从作者的《不能忘情吟》中我们可窥见一斑……
岂主君独无情哉?予俯而叹,仰而咍,且曰: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 。
骆反厩,素反闺 。
吾疾虽作,年虽颓,幸未及项籍之将死 。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兮 。
乃目素兮素兮,为我歌杨柳枝 。我姑酌彼金罍,我与尔归醉乡去来 。
诗人到了晚年,患上风疾(《琵琶行》中就有谪居卧病的前奏),半身麻痹 。如同穷途末路的西楚霸王项羽,他的面前还剩下“一马一女人”(文学夸张,并不是客观事实) 。

为自己心爱的坐骑和歌伎考虑,他决定各自放他们一条生路 。于是,卖掉了马,遣散了歌伎樊素!
当时的樊素,大概有20多岁 。如果陪到诗人老死,一定会错过青春年华……
诗人对这个姬妾身份的樊素,是真爱无疑了!

|《长相思》与樊素的关系
说到底,《长相思》是不是写给樊素的呢?——或者说,《长相思》中的那个抒情女主人公是不是樊素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