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岁修制度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的年代是哪里什么时候( 二 )


【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岁修制度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的年代是哪里什么时候】宝口口进水口分隔的山前山脊称为堆石 , 挖出的弃石也堆在堆石上 。如今 , 它变成了李堆公园 , 还有一座伏龙观建筑 。
从丽都公园俯瞰瓶口
2.修建鱼嘴引水堤 。
宝口取水工程建成后 , 虽然可以起到排灌的作用 。但由于宝口口进水口河底地势较高 , 枯水期河水很难流入宝口口进水口 。于是 , 李冰父子带领当地百姓在进水口上游修建了引水堤 。因其鱼嘴形状 , 故称鱼嘴分水堤 。
起初 , 引水大坝是通过直接向岷江扔石头修建的 。结果湍急的河水很快冲走了石头 , 根本不可能建起大坝 。后来李冰发现四川中部竹子丰富 , 当地人一直用竹子编织竹笼 。于是李冰拿“碎竹为笼 , 圆径三尺 , 长十尺 , 石造 。厌倦了溺水 。”(唐李继福《元和郡志》) 。果然 , 当装满石头的巨型竹笼被扔进岷江时 , 河水根本冲不走这些竹笼 。竹笼逐渐堆积 , 形成一个引水坝 , 就像河里的一个岛 。
师傅正在用当地的竹子按照古法编织竹笼 。
余醉引水堤建设完成后 , 岷江水在余醉分为内江和外江两条河 , 外江用于汛期泄洪防涝 。内江作为灌溉用水 , 通过人工渠道引入成都平原 , 灌溉成都平原数百万亩农田 。后世之书记载:“第二条运河又开了 , 由永康引入成都 , 名为外江;一条运河从永康流向成都 , 被称为“内江” 。
鱼嘴把岷江分成两部分 , 内侧是内江 , 外侧是外江 。
3.设置沙飞堰溢洪道 。
鱼嘴引水堤与瓶口进水口的结合 , 可以很好的起到引水灌溉的作用 。但如果只用鱼嘴导流堤和瓶口进水口一段时间 , 河道就会被淤积的泥沙堵塞或者鱼嘴被冲走 。
为增强都江堰水利枢纽的分洪防虫能力 , 在余醉引水堤外河修建了溢洪道 , 确保内江在汛期和枯水期都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来水量 。
此外 , 溢洪道前河道有弧形弯道设计 。外河水进入河道时 , 会形成涡流 , 带走河道淤积的泥沙 , 从而避免内河道和溢洪道堵塞 。
飞堰为弧形设计 , 保证宝瓶的瓶口不会淤塞 。
此外 , 由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合理设计 , 在不同季节有“四分六”的两种特殊功能 。春耕期处于旱季 , 此时岷江水量较少 , 水位较低 。通过鱼嘴分水堰后 , 60%流入内江 , 40%流入外江 。夏季汛期 , 岷江入流量变大 , 水位上升 。然后60%流入外河 , 40%流入内河 。
水利工程运行示意图
?宋代之后都江堰水利工程建立岁修制度经过李冰父子几年的努力 , 蜀郡人民充分发挥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 , 都江堰水利工程正式建成 , 造福了当地人民 。后来 , 川中历代统治者和地方官员坚持不断疏浚加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使命 。
汉景帝刘虹在位时 , 设置“独水椽”和“独水长”两个职位 , 负责维护堰头工程;汉朝丞相诸葛亮设堰官管理工程 , 并“招募一千二百人照料”(《水经注江水》) 。在其他历史时期 , 都江堰水利工程所在地的县长是工程的第一责任人 , 负责堰头工程的运行、维护和加固 。
一个叫“鱼嘴”的导流堤的头部
宋代 , 都江堰水利工程正式确立了年修制 。年修的时间要求:每年在冬季、早春等枯水期 , 以及农业生产闲置期间空 , 地方官要修都江堰水利工程 。年度修复的技术原则:“深滩冲刷 , 低堰” 。主要包括修整堰体工程 , 疏浚河道直至触及河滩底部埋藏的石马 , 堰体工程顶标高与岩石上的水平齐(水尺:中国古代水尺 , 李冰立三石人为水尺) 。古代年修中 , 绝岔作为截流工程 , 设计巧妙 , 经济实用 , 可就地取材 。
绝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之后 , 石马的位置会因地震、洪水等外部因素而略有变化 , 随着历史的推移 , 岷江的流入量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 , 明代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水位进行了重新确定 , 用固定的长铸铁代替原来的石马作为每年修复时疏浚河道的标志 。目前瓶口左岸有三个横铁 , 横铁上明确记载了它们的铸造时间 , 分别是明万历时期、清同治时期和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