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岁修制度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的年代是哪里什么时候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何时建成的(李冰父子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及年修制)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成都平原 , 最早由战国时期秦国和蜀国的提督李冰父子于公元前256年修建 。一切水利工程的根本目的都是兴利除弊 , 而都江堰水利工程承担着这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泄洪排涝;另一方面灌溉了岷江下游的成都平原 。
“水旱来自人 , 不知如何挨饿 。没有连年饥荒 , 天下称为天府”(华阳国志)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成后 , 成都平原从一个水患频发、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变成了富饶的天府之国 。
中国古代建筑工程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 就是为了工程质量 , 可以忽略成本 , 比如延长工期 , 投入更多的劳动力 , 增加工程投资 , 更换建筑材料等 。这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
都江堰水利工程鸟瞰图
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必要性1.成都平原旱涝等自然灾害频发;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成都平原 , 是先秦时期水旱灾害频发的地方 。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 , 处于长江流域上游 , 包括长江及其支流岷江、嘉陵江等河网 。成都平原湿润多雨的气候使得当地年降雨量极不均匀 , 阴雨年与枯水年交替 , 因此巴蜀地区人民长期遭受水旱灾害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蜀道难》开篇就提到:“直到这一地区的两位统治者 , 在烟波浩渺的年代里推着他们的路走过?”;与此同时 , 边塞诗人岑参说:“江流初期 , 蜀人是几条鱼” 。都是关于巴蜀地区人民创业的艰辛 , 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的过程 。
成都平原地形图
2.秦国统一山东六国的战略需要;战国后期 , 经过秦孝公商鞅变法 , 秦国逐渐富强起来 。秦开始考虑统一山东六国的战略计划 。公元前316年 , 巴基斯坦和蜀国在成都平原爆发战争 。两国都向秦求助 。秦国名将司马错认为“得地足可扩国 , 夺财足可富民备兵 , 不伤民心 , 但已服事 。”建议秦惠文王借此机会出兵平息巴蜀战争 , 占领巴蜀作为秦国的土地 。凭借蜀国的人力、物力和地理位置的优势 , 我们可以等待吞并楚国的机会 。
于是秦惠文王命令司马错率领大军 , 将巴蜀之地纳入秦国版图 。后来 , 他平定了陈庄之乱和公子之乱 。后来 , 秦国在巴蜀地区设立郡县制 , 管理地方事务 。
巴蜀地域辽阔 , 但由于当地水旱灾害频发 。四川人民的农业生产方式还很落后 , 巴蜀土地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因此 , 志在一统天下的秦国 , 必然会改变巴蜀的社会地位 , 使其成为除关中平原之外秦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 。因此 , 应该在巴蜀修建水利工程 , 以保护当地农业生产免受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 。
秦朝名将司马错出兵平定巴蜀地区 。
?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公元前256年 , 秦国任命李冰为蜀郡太守 。最早到达蜀郡的李冰父子 , 看到蜀中百姓苦不堪言 , 蜀中百姓总是饱受水旱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困扰 , 于是考察了蜀郡的水系和湖泊 , 然后拜访了蜀郡治水经验丰富的工匠 , 商讨修建一项水利工程 , 彻底根除成都平原的水患和灌溉问题 。项目地址选在成都平原西侧的岷江上 。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 , 科学规划 ,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当地材料 。
中国古代水利专家、蜀郡知事李冰画像
都江堰水利枢纽由三个主要工程组成 , 即余醉引水堤、宝口口进水口和沙飞堰溢洪道 。接下来 , 逐一介绍 。
1.挖瓶口的进水口 。
首先 , 李冰父子带领当地人挖宝瓶口的进水口 。进水口开挖位置选择在延伸至岷江的千山山脊上 。因为挖好的进水口形状像瓶口 , 有特殊功能 , 所以叫宝瓶嘴 。
由于先秦时期还没有发明火药 , 李冰父子带领当地人一锤一锤地挖山石 , 当地人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怕吃苦 。后来 , 为了加快工程进度 , 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 , 李冰父子采用了将岩段煅烧、冷水淬火的方法 , 利用热胀冷缩和岩石受力的原理 , 使岩爆脱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