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栏技术 栅栏效应

栅栏效应(栅栏技术)
栅栏技术理论最早是由德国食品专家雷斯特纳博士于1976年提出,随后逐渐完善 。
食品腐败的因素可以总结如下:

同样,已知的防腐方法包括高温处理(F)、低温冷藏或冷冻(T)、调节酸值(pH)、降低水活度(aw)、降低氧化还原电位(Eh)、添加防腐剂(Pres)、隔离或去除氧气、避光、密封保存等,这些都归因于栅栏因素 。

这些栅栏因子像栅栏一样将食物围起来,食物腐败的“野兽”只能通过“危险”的栅栏来达到目的,食物质量是通过栅栏因子的协同作用来维持的,这就是栅栏效应 。
如图所示,通过结合不同的栅栏因子,可以从不同侧面抑制引起食品腐败的微生物,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
【栅栏技术 栅栏效应】
在实际生产中,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和组合不同的栅栏因子,可以保证食品质量和保质期 。围栏技术是食品加工和保鲜的重要指导依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在无意识地使用它 。做腊肉的时候,要经过腌制、熏制、烘干,不能吃的东西要冷藏冷冻在冰箱里等等 。几乎所有与食品保鲜相关的事物都离不开栅栏技术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67214307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