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大学的理解与感悟 礼记大学原文及翻译( 二 )


4、“正心篇”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 , 身有所忿懥(zhì愤怒) , 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 , 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 , 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 , 则不得其正 。 心不在焉 , 视而不见 , 听而不闻 , 食而不知其味 。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
4、“正心篇”译文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 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 。 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 , 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 , 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 , 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 所以说 , 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
5、“修身篇”原文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 ,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pì)焉 , 之其所贱恶(wù)而辟焉 , 之其所畏敬而辟焉 , 之其所哀矜(jīn)而辟焉 , 之其所敖(áo)惰而辟(pì)焉 。 故好而知其恶(è) , 恶(wù)而知其美者 , 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è) , 莫知其苗之硕 。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
5、“修身篇“译文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 , 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 。 因此 , 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 , 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 。 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 , 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 。 ”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
6、“齐家篇“原文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 , 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孝者 , 所以事君也;弟(tì)者 , 所以事长(zh?ng)也;慈者 , 所以使众也 。 《康诰》(gào)曰:“如保赤子 。 ”心诚求之 , 虽不中(zhòng) , 不远矣 。 未有学养子 , 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 , 一国兴仁;一家让 , 一国兴让;一人贪戾(lì) , 一国作乱 。 其机如此 。 此谓一言偾(fèn 败坏)事 , 一人定国 。 尧舜帅天下以仁 , 而民从之;桀纣(jié zhòu)帅天下以暴 , 而民从之 。 其所令反其所好 , 而民不从 。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 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 所藏乎身不恕 , 而能喻诸人者 , 未之有也 。 故治国在齐其家 。
6、“齐家篇”译文
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 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 , 是没有的 , 所以 , 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 。
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 《康浩》说:“如同爱护婴儿一样 。 ”内心真诚地去追求 , 即使达不到目标 , 也不会相差太远 。 要知道 , 没有先学会了养孩子再去出嫁的人啊!
一家仁爱 , 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 , 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 , 一国就会犯上作乱 。 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 , 这就叫做:一句话就会坏事 , 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 。 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 , 老百姓就跟随着仁爱;桀纣用凶暴统治天下 , 老百姓就跟随着凶暴 。 统治者的命令与自己的实际做法相反 , 老百姓是不会服从的 。 所以 , 品德高尚的人总是自己先做到 , 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 , 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 。 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 , 那是不可能的 。 所以 , 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
7、“治国篇”原文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 , 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zh?ng zh?ng),而民兴弟(tì);上恤(xù)孤,而民不倍 。 是以君子有絜(xié)矩(j?)之道也 。
所恶(wù)於上 , 毋以使下;所恶(wù)於下 , 毋以事上;所恶(wù)於前 , 毋以先后;所恶(wù)於后 , 毋以从前;所恶(wù)於右 , 毋以交於左;所恶(wù)於左 , 毋以交於右 。 此之谓絜(xié)矩(j?)之道 。
7、“治国篇”译文
之所队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 是因为 , 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 , 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 , 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 , 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 , 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 。 所以 , 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 , 推已及人的“絜矩之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