裳的读音和组词 裳的读音

李清照的名篇《一剪梅》,是这样描述她秋日泛舟的: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这里的轻解罗裳的裳到底应该读什么?是chánɡ,还是shɑnɡ 。似乎很纠结 。
先看裳,普遍认为,古人读“chánɡ”,其实未必 。古书里“裳”有下衣的意思,也就是上衣下裳 。《说文》:“衣,依也,上曰衣,下曰常 。”很多人以此为依据,认为下衣自然读chánɡ 。但我们另见《说文》:“常,下帬也 。从巾,尚声 。”这就迷惑了,原来“常”字本来读音可能和“商、尚”类似 。

裳的读音和组词  裳的读音

文章插图
古人衣裳分离,这是没有疑问的,最早《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楚辞·离骚》中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古人的裳为下衣,一般情况不方便解去,因为可能光腿或者穿着开裆裤 。
裳的读音和组词  裳的读音

文章插图
后来有了非开档裤,不过这些都是地位比较低下的人穿的,李清照作为一个贵族妇人,万万不可能解去下衣的 。人们上船,是否会因为下衣不方面呢?有可能,但这个时候,一般都是敛裾即可 。就是把下衣提起来即可 。“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采莲赋》”
裳的读音和组词  裳的读音

文章插图
况且,宋朝的女性服饰,解下衣显然是不方便的,宋朝也有方便劳作的女性服饰,穿便裤,但李清照是绝不可能穿这样的服饰的 。而且,我们仔细分析宋朝女性的常服,解去下衣,似乎并不是很方便,直接露出光腿?似乎大大的不雅 。
裳的读音和组词  裳的读音

文章插图

裳的读音和组词  裳的读音

文章插图

裳的读音和组词  裳的读音

文章插图
那么,轻解罗裳,是什么衣服呢?罗裳,即是用很薄的绸缎做成的夏衣 。在这里,是衣服的统称 。《现代汉语词典》:“shɑnɡ 1.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 。后亦泛指衣服 。”即统称衣服的时候,读shɑnɡ 。
裳的读音和组词  裳的读音

文章插图
其实,在古诗文里,衣裳的的含义也逐渐发生改变,泛指衣服 。
《卖炭翁》“卖炭得钱何处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读shɑnɡ 。
比如:“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心之忧矣,於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心之忧矣,於我归息?”再如:“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更如:“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又如:“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还如: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此处裳已与布,帘相近) 。
由现代汉语中裳字的轻声读法“shang”推断之,文言中,尤其诗词中“裳”字读音更多应该为“商”,只不过口语中多被读成轻声 。何况,裳字由其造字的角度推断,也与“尚”音相近 。《说文》中说裳与常同源,所以后人每读裳必音“常”,孰不知“常”音源于“尚” 。
再举几列唐宋以来的诗词为据 。1、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北宋郭茂倩乐府诗)(如古音都读“肠”,那这里上下两句同为“肠”韵,启不难以为诗哉!) 。唐宋以来的近休诗中,裳的发音从韵律学上来讲发“商”的音更有韵味,可见,此时的“裳”字已经与现在口语中的衣裳(轻声shang)已经很接近 。所以,近体诗词中裳字读成“商”音,本人觉得更加符合诗词的特点(因为诗词算文言,不可能出现轻声字,所以读一声“商”) 。
易安居士为什么要“轻解罗裳”?因为到了深秋,“红藕香残玉簟秋”,天气转凉,船上风大,恐怕穿单薄的夏衣会着凉,所以,整体更换为秋衣(秋衣也可能是长裙拖地,绝无可能穿便裤出行) 。
裳的读音和组词  裳的读音

文章插图
在这里,“罗裳”的意思,恐怕解释为单薄的夏衣,泛指全身的衣服更为合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