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及传说50字 清明节的由来及传说( 三 )


10、芥菜饭

清明时节 , 闽东各地无论城乡 , 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 。据说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 。也有在三月三 , 煮泥鳅面祭祖送人习俗 。
11、枣糕
枣糕又叫“子推饼” , 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 , 夹枣蒸食 。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 , 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 , 可以冷食 , 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糕就是谷物类 , 谷物类加上枣 , 符合春季养生增甘的目的 , 可以增加脾的功能来限制一下肝气过分的往外张扬 。
12、清明饭
【清明节的由来及传说50字 清明节的由来及传说】每逢清明节前夕 , 家家户户都要从野外采集各种供食用的青草药 , 用来制作清明叛 。常用的草药有艾草、麻叶、鸡矢藤、清明菜(白公翁)、荠菜、枸杞叶等 。将需用草药洗净、去梗、煮熟 , 拌在预先浸透滤干的糯米(加适量大米)中 , 用碓皿番成饭团 , 添进红糖搓匀 , 制成饭块蒸熟即成 。
13、子福
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 , 将祭祀食品分吃 。晋南人过清明时 , 习惯用白面蒸大馍 , 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 , 外面盘成龙形 , 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 , 名为“子福” 。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 , 象征全家团圆幸福 。上坟时 , 将总“子福”献给祖灵 , 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 。
14、菠菠粿
清明节前后 , 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粿 , 如今 , 街上“米时”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 。是用菠菠菜(生长于南方的一种野菜 , 可食 , 味甘 , 性凉 , 捣烂压成汁呈青绿色)压榨成汁 , 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 , 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 。造型比较简单 , 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绿意 。
15、欢喜团
四川成都一带有以炒米作团 , 用线穿之 , 或大或小 , 各色点染 , 名曰“欢喜团” 。旧时 , 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路摆卖 。清人《绵城竹枝词》有诗云:“‘欢喜庵’前欢喜团 , 春郊买食百忧宽 。村醪戏比金生丽 , 偏有多人醉脚盆 。”
16、乌稔(rěn)饭
另外 , 关于清明食俗 , 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 , 因为闽东是畲族聚居地 。每年三月初三 , 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 , 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 , 久而久之 , 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 。特别是枯荣县民间 , 每年都须用“乌稔饭”祭祀 , 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
17、润饼菜
每到清明时节 , 泉州人有吃“润饼菜”的风俗 。据说 , 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 。泉州的“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 , 俗称“润饼”或“擦饼” , 食时铺开饼皮 , 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芜荽等混锅菜肴 , 制食皆简单 , 吃起来甜润可口 。
18、粽子
最初吃粽子不是端午 , 而是清明前一天的寒食 。到现在 , 塘栖、长兴、吴江一带仍盛行清明吃粽子的风俗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 , 璀灿纷呈 。现今各地的粽子 , 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 , 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 , 着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
清明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1、祭祖扫墓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四大祭祀节日之一 , 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 , 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 , 人们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 , 带上水果食品、纸钱等物品来到墓地 , 将供品摆放在墓地前面 , 将纸钱焚化 , 为坟墓添一些新土 , 然后再在墓前磕头祭拜 。
2、折柳赠别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 , 在春风中摇曳的杨柳 , 总能给人一种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感觉 。自汉朝以来 , 人们就逐渐形成了折柳赠别的习俗 , 借此互祝平安 , 因“柳”与“留”谐音 , 所以也取恋恋不舍、尽情挽留之意 。同时希望离别的亲友 , 到了他乡也如离枝的柳条 , 能够很快地生根发芽 , 随处存活 , 这些都寄托着对亲友的美好祝福之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