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总结】
《林中小溪》,文章语言充满诗意,既不乏优美,又蕴含深刻的哲理,很有诗的味道 。语文学习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对生活的体验 。在第一课时里,我安排学生初读课文,理解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但感觉是不理想的 。学生没有兴趣,课堂的氛围是沉闷 。
我想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吻合 。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课文各自然段的意思,大概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第一、从学生的学情以及表现出来的状态来看,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分段的技巧,他们是不感兴趣的 。因为之前不少课的第一课时,我基本上也在侧重这方面的训练,所以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没有新鲜感 。而且我也相信大部分同学都已具备这样的能力 。可我总是不放心,还在反复练习,学生当然没积极性了!
第二、在上课的引入环节,课堂上就让同学们谈一下阅读感受,体现阅读感受的多元性 。通过这个环节,同学们对小溪有大概的了解 。再把视线转向文章中其他事物的描写,由此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与层次安排 。到此感觉对文章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又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去自读了一遍课文 。然后又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思路,让学生读生字、读词语、读自然段,并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 。这样的做法,置学生的需求于不顾,机械地照搬教案,我想学生一定觉得这样的课堂对他们是没有吸引力的 。
看来我们的教学设计也不能粗心 。作为老师,不能认为:在课堂上不就是学学生字、读读词语、读熟课文,对课文有整体的了解就行 。其实不然,我们的教学,教师也必须了解清楚,学生的阅读需求是什么,哪些需求是可以为学生解决的 。千万要避免,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又满足不了他们的渴求,这是很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 。其次还要思考,哪些知识、技能是教师想给学生的,而这些知识、技能,学生是不是已经掌握了,或掌握了多少?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是否适合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如果适合,怎样训练?训练到什么样的程度?这些问题都应该认真地考虑清楚 。
总之,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要综合学生的学情、课文的特点、单元的训练点等多方面的因素 。让我们的教学设计与生成达到最佳的效果 。
九年级语文教师的教案范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
2.了解勃兰克斯及其创作成就 。
能力目标
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
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
3.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
德育目标
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
教学重点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
2.延伸拓展,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
教学方法
1.品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探明主旨;深入研讨,问题探究: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沧海横流,名垂青史 。古往今宋 。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 。”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 。”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 。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
二、资料助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
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
攫(jué)取:掠夺 。
臆(yì)测:主观的推测 。
馈(kuì)赠:赠送 。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
2.学生交流初读文章的感受 。
生1:作者能把“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四个毫不相干的事物连缀成文,并和“人生”联系起来,这是我不曾想到的 。
推荐阅读
- 梦见下雨冰雹我光着脚在跑 梦见下雨冰雹
- 格桑花的寓意和象征 格桑花的寓意
- 错版的05版50元人民币有额外价值吗?
- 虎皮兰的养殖 *** 和注意事项大全 虎皮兰的养殖 *** 和注意事项
- 八仙花花语 八仙花
- 马齿苋树盆景 马齿苋树
- 一月到十二月开什么花 十二月开什么花
- 虎皮兰的作用和功效吸收甲醛 虎皮兰的作用
- 葡萄酒的做法自酿全过程 制作葡萄酒最正宗的方法
- 韩国文字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韩国文字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