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误解为是个多疑的人 多疑的人

人格障碍的罹患率非常高,有大样本研究显示人格障碍患病率为3%到10%(《沈渔邨精神病学》第6版) 。
可是国内临床中,绝大部分精神科大夫对人格障碍了解不多,缺乏识别的意识和能力,导致患者的人格异常往往被忽略、漏诊 。
我们采取的是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在精神心理障碍的诊疗上非常注重人格异常的识别和干预 。
我们发现,大部分抑郁症、双相障碍青少年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异常 。尤其是偏执型人格最常见,敏感、易怒、容易把别人的好意当坏意;但当他们情绪有所平复、认知有一定理性时,又能意识到自己的不当 。
如果病情继续发展,人格异常得不到及时干预,他们很容易发展成偏执型人格改变;如果超过了18岁,又达到了症状标准,甚至可以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
可很多父母对孩子的人格异常没有意识,也不懂怎么去处理、应对这种情况 。一不小心更容易激怒孩子,恶化亲子关系、恶化病情 。
我们拍摄了一期科普视频,重点介绍了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点击浏览:多疑、记仇,偏执型人格有哪些特征?
主流精神医学和心理学认为,人格障碍一旦形成,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效果都有限,很难完全纠正患者的人格异常 。
【被人误解为是个多疑的人多疑的人】我们的深度催眠下临床心理干预,虽然可以大幅度缓解人格改变、甚至人格障碍,但目前技术难以复制,只能服务少数人 。
而且,这个技术的效果也要看患者的配合程度,如果青少年的人格偏离很严重,非常自以为是、缺乏自我反省能力,难以与催眠治疗师建立信任关系的话,那心理干预也很难展开 。
所以,人格改变和人格障碍的预防就显得非常、非常重要 。父母至少要从以下2方面避免孩子出现偏执型人格障碍 。
之一,父母要学习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避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
偏执型人格之所以敏感、多疑,难以信任别人,主要原因之一是成长过程中遭受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长期处于负性情绪下,容易灾难化思维,总忍不住担心自己受到伤害 。
而这些叠加性心理创伤往往有不小的部分来自于原生家庭,父母的不当家庭教育方式 。
第二,父母先做好榜样,具备自我反省的意识及能力,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也做到这一点 。
人格障碍的典型特征之一是缺乏自我反省能力,遇到挫折、矛盾时,将所有责任归咎于他人,只感受到自身的痛苦和委屈,甚至可能采取极端行动报复他人 。

被人误解为是个多疑的人  多疑的人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于 ***
而自我反省的意识和能力往往受到后天教育环境的重大影响,最直接的因素是父母的示范、潜移默化和积极引导 。
很多成年人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偏执型人格,缺乏自我反省能力;尤其是事业有一定成就,在家庭中掌握主要话语权和经济来源的男性 。
他们难以接受家人的建议、意见,甚至做不到基本的尊重,经常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家人身上,这很容易对妻子、孩子造成叠加性的心理创伤;而且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导致孩子也出现偏执型人格的风险非常高 。
如果没遇到一些重要节点和重大事件的话,这些父亲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自我反省,不会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
可如果孩子得病了,父亲又得知孩子的病与自己的错误教育方式有关时,这有可能带来极大的触动 。在对孩子本能的爱的促使下,他们就有可能恢复一定的自我反省意识,人格异常得到一定的纠正 。
我们接诊的一位双相障碍患者林程,其父亲就是个典型例子 。其父亲在当地医院是个领导,事业上有一定成绩;而且他成长于单亲家庭,是母亲把他拉扯大的 。
所以在他的观念里,男人就该在外面挣钱、打拼,孩子留给妻子管就可以了 。他很少陪伴孩子,而且经常回家时喝得一身酒气,甚至把朋友都招来家里闹个通宵达旦 。
林程的母亲非常生气,数落丈夫:“你要是因为喝酒住院,我可不管你!”
以上情景在林程成长过程中反复出现 。他变得非常抵触父亲,而且经常感到害怕恐慌,一想到父亲就会联想到父亲躺在了病床上,全身插满管子,而母亲真的不来照顾他,家里失去了支柱 。
我们在深度催眠下找到这些病理性记忆,并详细告诉林程父亲时,他非常震惊 。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从成长经验中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而自己跟朋友应酬、喝酒,给孩子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