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师电影豆瓣影评 钢琴教师电影( 二 )

钢琴教师电影豆瓣影评  钢琴教师电影
文章插图

Nina长时间忍受着母亲的过高预期以及高压控制,这是导致她具有多重人格特质的原因 。
舞剧《黑天鹅》主角的激烈竞逐、排演的不顺利、随时可能被替换的高压力,这是导致Nina多重人格病症呈现的现实 *** 因素 。

钢琴教师电影豆瓣影评  钢琴教师电影

文章插图

首演当夜,妮娜身上“白天鹅”和“黑天鹅”这两个原本完全分裂的人格部分,在她的精神世界中同时登场,她终于达成了完美的表演 。
当表演结束,Nina带着致命伤躺在地上,一众姐妹在雷动的掌声中簇拥而上 。
舞台的灯光将一切照亮得洁白、神圣恍若天堂 。
从最初接角色时,体内黑天鹅的觉醒;到最终落幕后,自我的完全觉醒, Nina 终于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 I felt it .
I felt perfect .
I was perfect .”

钢琴教师电影豆瓣影评  钢琴教师电影

文章插图

每个人身上都住着白天鹅和黑天鹅两个部分,或偏向于白色、或偏向于黑色、或试图在两股能量间寻求平衡 。
我们也和Nina一样,面对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在他人的期待下不得不切割掉一部分不符合标准的“自我”,活得身不由己 。

钢琴教师电影豆瓣影评  钢琴教师电影

文章插图

但为了心灵的平衡、为了人格的完整,我们不应该对天性进行切割和压抑,而应当去接纳、去理解,让善、恶在我们的身体里和平共处 。
只有当这两部分共同存在时,我们才称得上是一个“完整的人” 。

钢琴教师电影豆瓣影评  钢琴教师电影

文章插图

补充阅读: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钢琴教师电影豆瓣影评  钢琴教师电影

文章插图
NO.3
《发条橙》(A ClockworkOrange)
(1971)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豆瓣评分:8.6
关键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条件反射、厌恶疗法

钢琴教师电影豆瓣影评  钢琴教师电影

文章插图

《发条橙》讲述了一个生活在未来英国社会的问题少年,因青春期躁动走上歧路,后受到 *** 的改造,重新融入社会的故事 。

钢琴教师电影豆瓣影评  钢琴教师电影

文章插图

主角亚历克斯有“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他滥施暴力,损害社会规范和他人利益 。
导演对于主角行为的塑造极富戏剧张力,也借此展现了对生活信念缺失的思考和忧虑 。

钢琴教师电影豆瓣影评  钢琴教师电影

文章插图

*** 矫正小亚历克斯的手段,是通过心理学中的厌恶疗法,用暴力手段来矫正他的暴力行为 。
治疗采取的近乎“洗脑”的方式,表现出对个性的完全抹杀,对个人自由的彻底干涉,是对西方社会标榜人性却又选择以暴制暴问题的深刻嘲讽 。

钢琴教师电影豆瓣影评  钢琴教师电影

文章插图

橙子的英文是orange,在马来语中,orange有“人”的意思 。
“发条橙”,实际是指“机械控制下的人” 。
亚历克斯就是这样一个“发条橙” 。即使他曾经是那么恣意妄为,最终也还是在国家机器的操控下,活成了一个平平无奇、按部就班的发条玩具 。

钢琴教师电影豆瓣影评  钢琴教师电影

文章插图

影片迫使人们发问:
当一个人被剥夺了道德选择的能力以后,他的人权何在?
当一个人可以被机械建立一种动物性的条件反射时,他与实验动物有何区别?
这就涉及到心理学研究的伦理性原则:“在科学性与伦理性相矛盾时,应该先保证其伦理性,放弃研究,或采用其他不违背伦理的 ***。”

钢琴教师电影豆瓣影评  钢琴教师电影

文章插图

当客观真理逐渐深入到人的精神领域中去,人们开始担心“高贵的人”最后沦落成彼此拷贝克隆的“发条橙”,担心“高贵而孤独的心灵思考”沦落成整齐划一的道德模式的执行 。
“人在社会体制的框架下到底该如何保持自己的自由意志?”
这个疑问似乎永远也找不到答案 。

钢琴教师电影豆瓣影评  钢琴教师电影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