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常识和注意事项 512地震的常识( 五 )


如果断裂每年运动数厘米,每隔50米至70米,积聚的应力和能量就能产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的大地震 。由于震源较浅,而且震源机制为向东的逆冲运动,加上震区土质松软,地震波向东能传播很长距离,使得远至上海和北京等城市的人都普遍有震感 。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
此外,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 。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会引发出次生灾害 。
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接灾害还大 。1932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直接因地震倒塌的房屋仅1万幢,而地震时失火却烧毁了70万幢 。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 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预防地震: 一、做好地震预报 。
地震之前是有预兆的 。现在我们所知道的这种预兆是:地下水变浑、翻花、冒泡、变味;鸡鸭猪羊乱跑乱叫;老鼠外逃,鱼儿在水面乱跳 。
这种情况预示着地壳将弯曲、摺皱断裂,就要发生地震了 。目前全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准确预报地震,我国的地震预报可以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
大多数地震预报能够指出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间内有可能发生地震 。1976年,在唐山地震前,辽宁省海城地区曾发生过6级以上的地震,临震前,政府多次催促把室内的人全部安置在地震棚里,并反复宣讲地震知只,结果伤亡人数减少到了最低限度 。
所以,预防地震的关键在于预报及时、准备充分、掌握地震时的救护知识 。二、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
一旦发生地震,就可能使我们的供电、供水、供热系统,交通系统,生活必需品供应系统,信息系统,以及医疗卫生系统遭到某种程度的破坏,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制定一个家庭防震计划 。首先要排除室内高处的悬吊物,柜子上、木架上垂直摆放的物品,改变其摆放位置和方式,使其不易震倒伤人 。
同时要清除一切易燃易爆物品 。床要搬到离玻璃窗远一些的地方 。
窗上贴上防碎胶条 。防震用具包放在容易抓取的地方 。
为脱离危险,你也许只有抓取一件物品的时间,急用物品都在其中,它会帮你度过难关 。这些物品中包括现金、饮用水、防流感和痢疾等的药品 。
三、学校应做好地震前的准备 。在中、小学应该普及防震知识,震区学校应有防震训练的方案,若正在上课时发生地震,老师应马上给学生一个简单明确的指令,让学生就地闭眼伏在课桌下 。
一个地区,在某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地震时 。家庭和学校要经常沟通 。
震区有条件的学校应备救灾物品,如:急救医药用品、防寒防雨用品、工具等,并按班级或教室分配,直到个人手中 。如果发生了地震怎样保护自己呢? 一旦发生了地震,若是在外边,千万不要靠近楼房、烟囱、电线杆等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或树木,要离开桥梁、立交公路,到空旷的田野较为安全 。
地震虽然是造成人口伤亡的天灾,但也不是不可预防的 。如果能把握时机、运用防震知识就可以保护自己如地震发生前观察到鸟、动物的异常躁动;地震发生时蹲在桌子下面都可以减轻地震带来的伤害 。
可见,学习地震知识非常重要 。
防震减灾
地震灾害是世界上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和人员伤亡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 。在目前地震预报仍是个世界性难题的情况下,我们要加强对地震科普知识的学习,以利于掌握正确的避震和自救、互救方法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 。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高层大厦以及附近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停止,停在最近的楼层 。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要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
地震发生后,人们可能面对各种困难,必须克服恐惧心理,用正确的方法自救求生,这对于减轻地震灾害,免遭新的损失,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不能自行脱险,一定要沉住气,保护自己不受新的伤害,如果暂时无法脱险,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找食物和水,保存体力,耐心等待,并设法与外界联系,切不可大声哭喊,勉强行动,尽量闭目休息 。时间就是生命 。被救后要积极参与震后救人工作,迅速壮大救援队伍,让更多的人获救,要先救近处的人,先救青壮年,先救容易救的人,先救“生”、后救“人”;要积极参与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