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的来历及风俗活动( 二 )


“不过夏至不热” , “夏至三庚数头伏” 。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 , 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 , 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 , 大约再过二三十天 , 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
过了夏至 ,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 , 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 , 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 。这时 , 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 , 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 , 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 。
如有夏旱 , 一般这时可望解除 。近三十年来 , 华南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 , 但程度却比较严重 。因此 , 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 。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 , 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 出现伏旱 。为了增强抗旱能力 , 夺取农业丰收 , 在这些地区 , 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
夏至的风俗活动
祭神祀祖:夏至时值麦收 , 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 , 以祈求消灾年丰 。因此 , 夏至作为节日 , 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 , 致地方物魈 。”周代夏至祭神 , 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 , 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 , 又祈求获得“秋报” 。夏至前后 , 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 , 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
消夏避伏:夏至日 , 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 。《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 , 进扇及粉脂囊 , 皆有辞 。”“扇” , 借以生风;“粉脂” , 以之涂抹 , 散体热所生浊气 , 防生痱子 。在朝廷 , “夏至”之后 , 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 , 而且从周代始 , 历朝沿用 , 竟而成为制度 。

“夏至”食品:
“麦粽”与“夏至饼”:江南食俗 , 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 。《吴江县志》:“夏至日 , 作麦粽 , 祭先毕 , 则以相饷 。”不仅食“麦粽” , 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 , 互相馈赠 。夏至日 , 农家还擀面为薄饼 , 烤熟 , 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 , 祭祖后食用 , 俗谓“夏至饼” , 或分赠亲友 。
冬至馄饨夏至面:自古以来 , 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 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 , 民间有“吃过夏至面 , 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南方的面条品种多 , 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 , 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 。“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 , 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


【夏至节气的来历及风俗活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