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酸甜甜的山楂,消食降脂得靠它

秋季 养生 宜增酸增甘,恰好秋天是“酸酸酸甜”的山楂成熟的季节 。
山楂是我国的原产植物,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 历史 ,山楂自古便是有名的“果子药”,早在古代文献《尔雅》一书中即有记载,称为“朹梅”,作为药用也有 1500 多年了,最早载于南朝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从明代李时珍开始,才把它们统一起来,李时珍说:“赤瓜、棠梂、山楂,一物也 。”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李时珍家的隔壁住着一户人家,晚年得子,十分宠爱,经常让他吃鱼吃肉,饭后又零食不断,终至饮食过度,伤及脾胃 。小孩来看病的时候已是脘腹胀满如鼓、疼痛时作、遍身黄肿 。一日,“偶往羊朹树下,取食之至饱,归而大吐痰水,其病遂愈 。”小孩在羊朹树下休息,采摘羊朹果食用,其实羊朹果就是山楂,甜而带酸,不知不觉大吃至饱,起到了催吐消积的效果,大口吐痰,吐出秽物,其食积不化之症因此而愈 。
焦三仙:
李时珍记载的是生山楂;用于消食的是炒山楂,山楂炒焦用,与焦麦芽、焦神曲一起,作为消积化滞的“最佳搭档”,即享有盛名的“焦三仙” 。
在传统的中药处方上,经常看到焦三仙,不少朋友会把焦三仙当做是中药材的一种,其实它是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三种中药材的统称 。
为什么加个焦字呢?炒焦技术是中药炮制法里的炒法,也是众多中药炮制中最早被使用的方法之一, 就是用中火将药材表面炒至呈焦褐色,内部呈黄褐色,喷洒清水,取出晒干,即可 。
为什么要将药物炒焦?中医有“焦香醒脾”的理论,焦香的气味可以醒脾,炒出焦香气味的消食导滞药作用更强,而焦三仙就是里面的杰出代表 。
#

药食同源山楂
#
人们食用山楂最常见的便是糖葫芦了,是很多人童年的回忆,据说宋光宗最宠爱的皇贵妃生了怪病,她突然变得面黄肌瘦,不思饮食 。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都不见效 。眼见贵妃一日日病重起来,皇帝无奈,只好张榜招医 。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他在为贵妃诊脉后说:“只要将‘棠球子’(即山楂)与红糖煎熬,每饭前吃5 10枚,半月后病准会好 。”贵妃按此方服用后,果然如期病愈了 。于是龙颜大悦,命如法炮制 。后来,这酸脆香甜的山楂传到民间,老百姓又把它串起来卖,就成了冰糖葫芦 。
其实山楂是一种药食同源的药材,山楂真正作为中药使用,是从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开始的,朱丹溪大力提倡山楂的药物价值,从那时开始,山楂开始被广泛应用 。在朱丹溪所创立的名方“保和丸”里面,君药就是这个山楂 。
中医认为,山楂性味酸甘,微温 。归脾、胃、肝经 。主治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 。治肉积、症瘕、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 。
《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山楂,若以甘药佐之,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其性尤和平也 。”《新修本草》记载山楂:“汁服主利,洗头及身上疮痒 。”《本草图经》谓山楂“治痢疾及腰疼” 。《医钞类编》将山楂肉炒过后研成粉末,用蜜糖拌,开水调,于空腹时服用,治疗痢疾 。
现代研究发现山楂应用于心脑血管系统能够降压、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抑制脑细胞凋亡,应用于消化系统能够双向调节胃肠道蠕动、促进消化酶的分泌,保护肝脏,应用于内分泌系统能够降低血糖、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同时山楂亦具有抗菌、抗肿瘤作用 。
#

不同炮制方法不同功效
#
对山楂的制作方法不一样,所以有鲜山楂、生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和山楂炭之分,因而各自的功效有别 。
鲜山楂
新鲜的山楂是一种水果,因味微酸涩,并不是很多人喜欢吃 。它并不是一种中药,但它可以增加食欲,帮助消化,还有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延缓衰老的作用 。用新鲜山楂去核捣碎用纱布外敷还有治疗冻疮的作用,《本草撮要》中记载“冻疮涂之 。”
生山楂
生山楂就是新鲜山楂果清干净后切片烘干,它的主要功效是消食导滞、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本草纲目》中记载山楂能“化饮食,消肉积,滞血痛胀”,用治饮食积滞、心腹刺痛、产后瘀阻腹痛等症 。除入药方剂外,还可以用生山楂单味泡茶饮用 。
炒山楂
炒山楂就是把鲜山楂片放入锅中炒至微微发黄 。山楂被炒后降低酸味,减少对胃的刺激,更好地发挥消食导滞的功效 。炒山楂还可以搭配炒米和炒麦芽制作消食导滞炒米茶,消食导滞的同时还能消脂减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