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是什么意思 陵墓

【毛主席点评历代皇帝之朱棣】
明成祖朱棣虽然是篡位上的台,在历史上名声不太好,但他还是非常有作为的 。
毛主席在1964年5月的一次谈话中,就说过:“《明史》我看了最生气 。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
可见,毛主席对明成祖朱棣还是非常欣赏的,说他“搞得比较好” 。

陵墓是什么意思  陵墓

文章插图
确实,在明朝历史上,朱棣做过的大事还是不少的,比如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等等,都是值得历史铭记的,甚至可以说,朱棣就是明朝历史上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 。
明朝思想家李贽就评价说:“我国家二百余年以来,休养生息,遂至于今,士安于饱暖,人忘其战争,皆我明成祖文皇帝与姚少师之力也 。”
梁启超也评价说:“明成祖以雄才大略,承高帝之后,天下初定,国力大充,乃思扬威德于域外,此其与汉孝武、唐太宗之时代正相类 。”
如果说朱棣有哪一点不足的地方,或是被后人议论的地方,就是他的登基了 。
陵墓是什么意思  陵墓

文章插图
众所周知,朱棣的皇位是从他侄子朱允炆手里夺过来的,叔侄之间经过了4年的战争,最后朱棣赢得了胜利,而朱允炆不知所踪,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 。
朱棣的这段历史的确有些不光彩,但是,也是形势所逼,按照当时的情况,如果他不反,朱允炆便会以削藩的名义把他收拾了,所以,其实朱棣的做法也无可厚非 。
靖难之役持续了4年,一开始,朱棣的势力完全处于劣势,而朱允炆则全面占优,刚开始打的时候,朱棣也是被朱允炆吊打,但朱棣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最终反败为胜,取得了胜利 。
毛主席在读《明史纪事本末》时,对朱棣和朱允炆之间的战争反复阅读,了解得非常全面,说:“朱棣打仗出生入死,许多漂亮仗还是值得书写的 。”
这里,毛主席重点提到了建文二年的白沟河战役,强调说,这一仗,处于劣势的朱棣只有不到20万兵马,而朱允炆派李景隆率领百万兵马来征讨,最后,这百万的勤王之师被朱棣打得大败,从此,朱允炆再也没有多少实力组织有规模的征讨了 。
陵墓是什么意思  陵墓

文章插图
可是,打胜后的朱棣却有些飘了,随后不久,朱棣组织东昌战役,结果他骄傲轻敌,被盛庸等人击败,被擒斩万余人,朱棣本人也被重重包围,最后在众人的拼死保护下才实现突围,捡回了一条命 。
毛主席在对比了这两次战役之后,批注道:“白沟河大胜之后,宜有此败 。”
后来,毛主席在与工作人员聊天时,再次提起了东昌战役,强调说:“朱棣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注定会有闪失 。”
毛主席还曾多次告诫军事将领,不要犯“大胜之后骄傲的错误”,实际上,就是从白河沟和东昌战役中得到的启发 。
据《明史》记载,靖难之役后期,胜利的天平渐渐向朱棣倾斜,朱允炆曾经派人求和,提出和谈要求,明确以割地为条件 。但是,朱棣不会这么傻,赢下这场战争就在眼前,他是不会放手的 。因此,朱棣根本不理朱允炆的和谈要求,当初自己起兵造反的时候,就说要“除奸臣、清君侧”,现在他更是鲜明地打出了这个旗号,并进一步加大了进攻力度 。
陵墓是什么意思  陵墓

文章插图
毛主席在看到这段的时候,在书上批注道:“始终以索战犯为词,使南京无法答允 。”意思是说,现在谁都能看明白了,这明显是朱棣根本不愿和谈,故意刁难朱允炆,就是自己想当皇帝了 。
1948年底,平津战役拉开了帷幕,数十万大军将北平团团围困,力争和平解放北平,此时,毛主席已经开始考虑建都的问题了 。
这天,时任东北局城市工作部长的王稼祥,专门来看望毛主席,二人进行了深谈,毛主席向他征求建都的意见,王稼祥对南京、西安、洛阳、北平等几个城市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最后建议毛主席定都北平 。
这个建议,正合毛主席的意图,他对王稼祥说:“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我就想到了明朝迁都的问题 。明朝朱元璋建国定都在南京,传到朱棣的时候,迁都北平 。这一政治中心的变化,对全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均发生了积极的影响,我也认为北平更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