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禄字书 甘露子

先看一张图片,大家一定见过这种泡菜,很多人都吃过,它叫什么?不同的地方叫法不同,名字很多;中文学名:甘露子 。

干禄字书  甘露子

文章插图
甘露子别名:螺蛳菜、宝塔菜、地蚕、地蕊、地母、米累累、益母膏、罗汉菜、旱螺蛳、地钮、地牯牛、甘露儿等等 。产地包括我们山西 。
我县其他地方人叫什么?我不知道,我随母亲的叫法,把这个菜就叫“滴露” 。
但是我今天提供的图片仅仅是同科同属植物水苏,而非甘露子 。它们的地上部分很像很像;今天的图片是我拍照的,我挖了根,没有挖出地下肥大块茎,所以定为水苏 。
干禄字书  甘露子

文章插图
水苏是传统中药,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归类在中品.菜部中,是不是我们应该理解为《本经》的水苏是甘露子才对?没有块根的水苏是不是应该归类在草部?我没有整明白!网友怎么看?
《神农本草经》:“味辛微温 。主下气,辟口臭,去毒,辟恶 。久服,通神明,轻身,耐老 。生池泽 。”
《中国植物志》:“民间用全草或根入药,治百日咳、扁桃体炎、咽喉炎、痢疾等症,根又治带状疮疹 。”
唐朝大臣孟诜(shēn)在《食疗本草》中记载“(水苏)熟捣生叶,绵裹塞耳疗聋;又头风目眩者,以清酒煮汁一升服,产后中风服之弥佳;煮汁洗头,白屑不生”
其中“煮汁洗头,白屑不生”我们不妨一试!
干禄字书  甘露子

文章插图

干禄字书  甘露子

文章插图

干禄字书  甘露子

文章插图
《中药大辞典》:
【出处】《本经》
【别名】芥蒩(《本经》),鸡苏(《吴普本草》),香苏、龙脑薄荷(《补缺肘后方》),芥苴、劳蒩(《别录》),野紫苏、山升麻、乌雷公、朋头草、陈痧草(《湖南药物志》),水鸡苏(江西《草药手册》) 。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水苏的全草 。7~8月采收,晒干 。
【性味】辛,微温 。
【功能主治】疏风理气,止血消炎 。治感冒,痧症,肺痿,肺痈,头风目眩,口臭,咽痛,痢疾,产后中风,吐血,衄血,血崩,血淋,跌打损伤 。
《中药大辞典》成书于上世纪70年代,可以看出较“西化”,其实这样有利于“赤脚医生”阅读使用 。“止血消炎”比“清热解毒、止血消肿”更好理解 。
干禄字书  甘露子

文章插图
以上图片应该是水苏,而非甘露子,因为我没有挖出块根,对吗?
下面再说一说“甘露子”
甘露子与水苏是同科同属植物,长得很像 。
《中国植物志》:地下肥大块茎供食用,形状珍奇,脆嫩无纤维,最宜作酱菜或泡菜 。贵州用全草入药,治肺炎、风热感冒 。
《饮膳正要》:味甘,平,无毒 。利五藏,下气,清神 。(名滴露 。)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露子
【别名】宝塔菜、地蚕、草石蚕、土人参、地牯牛草
【来源】唇形科水苏属植物甘露子Stachys sieboldi Miq.,以全草或块茎入药 。夏秋采全草,秋季采挖块茎,洗净,鲜用或晒干 。
【性味】甘,平 。
【功能主治】祛风热利湿,活血散瘀 。用于黄疸,尿路感染,风热感冒,肺结核;外用治疮毒肿痛,蛇虫咬伤 。
【用法用量】2~5钱 。外用鲜根茎适量捣烂敷患处 。
【备注】在湖南认为本品能补中益气,故用以治神经衰弱,头晕目眩,病后体虚,气虚头痛,疳积等症,供参考 。
干禄字书  甘露子

文章插图
朋友,您见过田里种植的甘露子秧苗吗?知道附近有种植的吗?欢迎发照片留言,谢谢!
干禄字书  甘露子

文章插图
【干禄字书甘露子】疫情防控人人有责,保护我们的美好家园,迎接更加灿烂的春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