滆湖服务区 滆湖

滆湖是苏南仅次于太湖的第二大淡水湖 , 湖泊总面积为164平方公里 , 在当地也被称为西太湖、沙子湖 。
在历史上 , 滆湖水质优良 , 水草丰茂 , 是当地有名的“聚宝盆” 。滆湖还曾是长江中下游地带典型的水草型湖泊 , 但在过去的20年里 , 湖区的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 , 逐渐演替成了水藻型湖泊 。

滆湖服务区  滆湖

文章插图
滆湖的区位示意图
从2007年开始 , 滆湖持续爆发了大规模的蓝藻“水华” , 水质急剧恶化 。蓝藻是一种有害的浮游微藻 , 能够释放生物毒素 , 这种藻类的过度繁殖释放出了一个重要的信号:滆湖的生态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的紧要关头 。
滆湖的水质恶化 , 其实是个老问题对于湖泊生态系统来说 , 鱼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 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在上世纪90年代 , 国内的专家学者曾对隔湖的鱼类资源进行过一次调查 , 当时明确记录的鱼类有26种 。除了常见的青草鲢鳙 , 湖中还出产黑鱼、黄颡鱼、鲌鱼、鲫鱼等水产品 , 深受市场好评 。
滆湖服务区  滆湖

文章插图
【滆湖服务区滆湖】
值得注意的是 , 在上世纪60~80年代 , 滆湖还曾出产蒙古红鲌、银鱼、花?等特种鱼类 , 但是在近年的调查中 , 这些鱼类都没有发现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的专家指出 , 滆湖鱼类不仅在种类上减少了 , 而且体型、年龄也都明显变小了 。
从滆湖渔获物的规格来看 , 四大家鱼确实存在明显的小型化、低龄化特点 , 过度捕捞的“症状”非常明显 。而距离隔湖20多公里处的太湖 , 也同样面临着过度捕捞的困境——由于捕捞强度过高 , 太湖的四大家鱼资源严重衰退 , 不值钱的湖鲚借机“上位” , 成了绝对的优势物种 。
滆湖服务区  滆湖

文章插图
2006年 , 太湖渔民一网捞上6万多斤湖鲚(经济价值低)
滆湖鱼类物种的减少 , 不仅会影响到渔民的经济收入 , 还会导致湖泊的调控能力减弱、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 。更何况 , 滆湖本身还是一个浅水湖泊 , 水位常年维持在1.2米左右 , 水体流动性差 , 很难通过自我调节能力将入湖的污染物质全面净化 。
滆湖渔业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问题 , 每年都会定期向滆湖放流一定数量的鱼种 , 进而优化群落结构 。然而由于酷渔滥捕 , 放流的鱼苗往往会被渔民捞起 , 导致放流效果大打折扣 。直到2021年初 , 滆湖、太湖全面退捕 , 生态修复这才迎来转机 。
滆湖为什么会患上“营养病”?在2020年 , 环境监测部门在滆湖中设置了20个水质采样点 , 开始逐月监测并分析隔湖的水质变化 。结果表明 , 在每年夏季 , 湖中藻类的密度和总磷含量会达到较高水平 , 每升水中含有5462万个藻类细胞 , 蓝藻暴发的风险很高 。
滆湖服务区  滆湖

文章插图
安徽:巢湖蓝藻再次爆发
和太湖一样 , 滆湖的综合营养指数也达到了中营养状态 , “营养病”成了最突出的生态问题 。究其原因 , 长期的内源污染和外源污染难辞其咎 。
内源污染主要是滆湖中的围网养殖 。在2017年之前 , 滆湖中的围网养殖面积多达1520公顷 。众所周知 , 围网养殖所产生的残余饲料和鱼蟹粪便都会对水质造成污染 , 有机代谢产物是导致氮磷含量升高的重要因素 。
滆湖服务区  滆湖

文章插图
更严重的是 , 围网养殖的无序开发还破坏了大面积的水草 , 这种破坏水草的现象在阳澄湖、长湖、龙岗湖等渔场型湖泊中也很常见 。水草能够吸收水中的氮磷元素 , 对改善水质大有裨益 , 当成片的水草被破坏后 , 湖泊的净化能力降低 , 水质自然也就越来越浑浊 。
滆湖服务区  滆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