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2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优秀读后感7篇

《明朝的那些事儿》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不同于正儿八经的史书,更像是一本生动有趣的故事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明朝那些事儿优秀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明朝那些事儿优秀读后感篇1
快乐假期开始,我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又开始了我的明朝之旅 。这几天读了由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的第三部,让我对明朝又有了新的认知 。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章节有三个:土木堡之变、于谦救明朝、夺门之变 。
首先是土木堡之变讲了我最憎恨的人——太监王振 。历史上有多少太监乱政,而明朝被历史学家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王振就是明朝的第一个专权太监 。他夺得了皇帝朱祁镇的信任,飞扬跋扈,为了建立所谓的丰功伟绩,让自己名垂青史,不顾群臣反对,带领皇帝亲证,在他的“英明”统帅上,结果可想而知,王振完败,几万大军全埋在了土木堡,王振也被自己人打死,皇帝也被捉走!奸臣的私利、私欲导致了自己毙命,死有余辜,但他却让数万大军为他陪葬,岂不让人痛惜!
然后就是我最敬佩的智者——于谦 。他在明朝最危难时,用自己冷静的头脑,非凡的智慧,与众大将一起,守卫城门,成功保卫了京城 。于谦,改变了明朝的历史,在明朝灭亡之际,留下了一抹希望,让后人所敬仰 。
最后是夺门之变,也是我最悲痛、愤恨的章节,讲述了奸臣徐有贞、石亨、曹吉祥三人胡造谎言诬陷于谦,朱祁镇信以为真,处死大英雄于谦 。这三个人欺骗皇上,借刀杀人,换来了自己的荣华富贵 。我也深深感悟到——自私竟如此可怕 。最后李贤通过重重困难,终于还于谦一个清白,将那三个奸臣全部处死 。这样的结局,我也深感欣慰 。
我敬佩于谦,多亏了他,在明朝灭亡之时站了出来,救国家于水生火热之中,我要向他学习做一个热爱祖国,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

明朝那些事儿优秀读后感篇2
在我近七年的书龄中,我几乎没有过任意一本,或一套想要将感想写出来的书,唯一使我有这种冲动的,就是这套由当年明月写成的《明朝那些事儿》 。
在书中,当年明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刻画出了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其中,有这样几个人使我记忆犹新 。
第一个,唐寅 。
很久之前,我就知道了这个人,但是当时对他的印象也只是一个风流才子而已 。但是自从看了本书中关于他的章节,我才知道了,唐寅并非是我们通常看到的哪些潇洒不羁,他只是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人,一个怀才不遇的中年人,一个心灰意冷的老人 。
第二个,朱佑樘 。
这个人,不如朱元璋或朱棣以及朱厚照那样出名,在明朝所有皇帝中,算是比较默默无闻的一位了,但是我却对他印象极深,因为他是一个好皇帝 。朱佑樘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承受了皇帝应承受的全部罪责,一辈子劳碌,没有享过乐 。所以他是一个好皇帝,也是一个好人 。
第三个,严嵩 。

他是个坏人,彻彻底底,彻头彻尾的坏人 。年轻时,他还比较正直,但是碰了一次壁,就受不住了,将自己的信仰与道德粉碎,在做坏人的路上渐行渐远,以敛财为己任,为了银子害了不少人 。所以从明朝开始,他就被人以编入书中,写进戏里反复骂,绝对当得起“明朝第一奸臣”这个伟大的称号 。
当然,明朝的名人还有很多,在此之列举以上三位 。
最后,用文中一直在说明的道理结尾吧:
按照自己的方式,坚决地走下去,就会获得成功!
明朝那些事儿优秀读后感篇3
历史,原本并不是沧桑厚重的,只是因为时代的步伐给他们蒙上了一层不可知的阴影和轻纱 。用幽默轻快的笔调,叙述一个长达百年的历史和封建王朝,这也许就是《明朝那些事儿》的魅力吧!
初次品读这本书,我还没有感到多么的惊奇 。平淡的语言,朴实的介绍,有点讽刺和幽默性质的历史背景和故事,让人们感到:这仿佛不是一本历史书,而是一本充满幽默充满喜剧色彩的故事书吧!但是在细细品读,文中的人,文中的事,每一件历史,每一件文物,其实都在“戏说”之中为他们戴上了一个金灿灿的光环,代表了历史的沧桑,更代表了历史的厚重 。
书中对人物的描写也是别具一格 。他并不拘泥于其他历史书,那种古板的介绍:先是对人物的生平,背景,作了一一介绍,然后再开始逐字逐句地引出事情的原委始末 。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介绍一个人物的时候,没有过多的介绍他的经历和背景,而是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他所经历的大事,以及带给人们难以忘怀的精神企盼等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