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元宵节有哪些风俗,古代元宵节灯会的场面描写


古代元宵节有哪些风俗,古代元宵节灯会的场面描写

文章插图
【古代元宵节有哪些风俗,古代元宵节灯会的场面描写】古代什么节日有灯会?:
古代元宵节有哪些风俗,古代元宵节灯会的场面描写

文章插图
正月十五元宵节,民间有观赏花灯的习俗 。灯会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 。李商隐在《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一诗中云:“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 。”可见唐代的灯会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也是生动记述了南宋时的灯会盛况 。

相比具有浓重政府色彩的宋代灯会,明朝的灯会,则已演变成了纯粹的市场行为 。每年的正月初十日到十六日,各地的客商和巧匠就会云集京城,将自己制作的花灯拿到东安门外迤北大街售卖 。在这短短的数天里,不仅是花灯制作工艺的比拼,也是经商实力的比拼 。京城靠近灯市的商铺和住房,每年到了灯市开市的时候,租价就会翻番,要比平时贵上数倍,如果不是生意做得特别大的商人,轻易不敢问津 。另外,灯的式样和工艺也是新颖繁多,有镶嵌珍玩珠宝的灯,也有从邻国或海外贩回来的灯,引来的观赏者络绎不绝 。价格高的灯,一盏就要卖上千两银子 。
中国古代人是怎么过元宵节的:
元宵节在古代又被称为上元节 。新年的气息在上元节时最为浓厚 。家家扎花灯,挂灯笼,也会有很多花灯活动,例如猜灯谜 。这一天可谓是普天同庆,在古代没有夜生活的时代,上元节大家都会玩到很晚 。著名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正是对上元节繁华情景的最好描述 。
古人元宵节怎么过:
中国古俗中,将“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合称为三元 。被称为“上元节”的元宵节,据史料记载,最早始于秦朝时期 。汉文帝时又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古人怎么过元宵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出宫观灯,与民同乐,这是最早的观灯活动 。汉初的十五夜游观灯,则与祭祀相关 。当时朝廷既在正月十五祭祀北极神,又允许民间夜不禁行,随意外出过节 。上元本是道教的名称与节日,而唐朝奉道教为国教,为祭祀道教三官中上元天官在正月十五的诞辰,便举行各种祝节活动 。隋朝时元宵观灯渐成规模 。隋炀帝每年正月十五便举行盛大灯会,宫门外搭起绵延八里的戏台,表演者超过三万人,奏乐的一万八千多人,观众更是人山人海 。到了唐朝,元宵节放灯更是盛况空前 。据《两京新记》记载:“正月十五日夜勅金吾池禁,前后各一日以观灯 。”为让百姓观灯,连夜禁也暂时解除 。唐玄宗先天二年上元夜,在宫外立二十丈高的灯轮,上结彩灯五万盏,下有千余少女载歌载舞 。唐代诗人崔液在《上元夜》中写道:“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好不热闹,我们从历代文人墨客的描绘中也不难看出:当年宽窄的街巷里,满是喧闹的人群 。
在古代元宵节具体有些什么活动呢?: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 。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 。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 。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 。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