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必修化学教案范文( 七 )


本节的第二部分为溶液的酸碱性和pH 。教材首先指出常温下即便是在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仍然是一个常数,由此进一步说明c(H+)和c(OH-)的相对大小是决定溶液的酸碱性的根本原因 。在具体分析了溶液的酸碱性和c(H+)、c(OH-)的关系之后,结合实际说明了引入pH的必要性,这也为后面讨论pH的范围埋下了伏笔 。在给出了pH的表达式之后,教材随即介绍了pH的简单计算,并在分析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最后强调了pH的应用范围 。
从教材编排的看,整节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成为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整体 。
教材还安排了“资料”和“阅读”,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
还应注意的是,根据新的国家标准,教材将“pH值”改称为“pH” 。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准,不可读错 。
教法建议
迁移电离平衡理论学习水的电离 。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验证明水也有极弱的导电性,试分析水导电的原因”,以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由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的电离理论得出“水是极弱的电解质,纯水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的结论 。对于学生层次较高的班级,利用化学平衡常数推导水的离子积常数,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对于学生层次较低的班级,可以以教师为主进行推导 。
推导水的离子积常数,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原因 。教学中切不可把重点放在使学生掌握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推导方法上 。
可以利用电脑动画,演示水的电离过程,增强直观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
讨论溶液的酸碱性时,应先让学生分析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分析水中加入酸或碱后c(H+)和c(OH-)的变化 。再根据KW = K·c(H2O),说明对于稀溶液而言,c(H2O)也可看作常数 。因此,只要温度一定,无论是纯水还是稀溶液在KW都为常数,或者说c(H+) 和c(OH-)的乘积都是定值 。进而得出水溶液的酸碱性是由c(H+)和c(OH-)的相对大小所决定的结论,并具体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
关于pH的教学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 。先说明引入pH的意义,再给出计算式,介绍有关pH的简单计算,最后总结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并强调pH的使用范围 。对于学生层次较高的班级,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确定pH的使用范围 。
可安排学生课下阅读课后的“资料”和“阅读”材料,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
教学设计示例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
重点:水的离子积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
难点:水的离子积,有关的简单计算 。
最新2021高二必修化学教案范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技能 。
情感目标
通过对各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不同配平方法的介绍,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的训练 。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原则和步骤 。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
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正确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侧重理科学生所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种,本节介绍的“化便谷升降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
教材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引入,说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配平,但对于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配平不太方便,进而引出用“化合价升降法”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
本节教材通过三个典型的例题,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细致分析;介绍了三种不同的配平方法,培养了学生灵活看待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能力,训练了学生的辩证思维 。
教材还通过问题讨论,将学生易出错误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用配平时应遵循的原则—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进行分析判断,强化了配平的关键步骤—使反应前后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的原则,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
教法建议
教学中应注重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利用学生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接触的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学习本节内容 。教学中应采用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 。不能使学生一步到位,随意拓宽知识内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