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真有外星人吗?科学家:美国人曾解剖过! 地球上真有外星人吗?( 二 )


假说大比拼
首先,考察队发现,这些管状物只分布在较硬的砂岩里面,这一发现使考察队对铁质管状物形成的最初环境有了了解 。根据地质学上的岩相理论分析,这些较硬的砂岩层是由洪水冲击形成,在地质学上,这种岩相叫作洪流相 。周德安、郑剑东等人认为这些铁质元素是上百万年之前,被洪水激流冲刷到托素湖一带,然后沉积在砂岩之中 。
为什么这些管状物只分布在较硬的砂岩?郑剑东认为,这个沉积属于陆相沉积环境,洪水泛滥时,水流很湍急,携带物质比较多,带来的铁质也比较多 。大部分管状物是铁质元素和沉积物一起被快速掩埋,通过化学反应形成 。沉积物同水隔开以后,逐步变为还原环境,水中硫化物分解出硫化氢气体,同洪水冲击携带的铁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了黄铁矿 。
对于铁质元素的来源以及形成黄铁矿的原因,考察队的专家们看法一致,但对于沉积学说认为这就能够形成管状物,周德安等人却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观点,理由是沉积作用不可能使铁质元素这么丰富地集中在一起,而形成几何形的管状更是不可能的 。
争论归争论,专家们求同存异,一致认为:管状物的形成同柴达木盆地几百万年前的古地质和古气候情况是分不开的 。要揭开这一奇异现象的奥妙,就必须要再回到数百万年前甚至更为久远的柴达木 。

离托素湖不到300公里的诺木洪乡,有一道奇特景观:戈壁滩上,一条由贝壳和沙粒结成的绵延数公里、5米多高的堤梁,被当地人们称为贝壳梁 。这些贝壳向今人述说着柴达木的古地质和古气候情况 。距托素湖西北不到40公里的化石山,那里无数的海虾完整地镶嵌在化石山岩石中,今天看来依然栩栩如生 。这些都说明在距今4000万年前,柴达木还是汪洋大海 。后来的造山运动产生了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和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 。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不断提升,导致了周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 。专家认为,这种变化事实上正是托素湖神秘管状物形成的外部原因 。
距今上百万年前,由于柴达木盆地的倾斜和当时的气候条件,形成古托素湖,面积比今天的托素湖大得多 。巴音诺瓦山原来是古托素湖底一块平坦的陆地,只是后来由于地质挤压作用,像弯起的弓抬升出湖面,抬升后的山体产生了裂隙 。通过考察专家们发现,巴音诺瓦山外星人洞正好在这座山的裂隙之下,而“外星人洞”正是裂隙被水冲刷形成的 。对于“外星人洞”里发现的那个管状物,郑剑东认为,在地壳变动过程中,熔岩在地层下奔突,遇到裂隙就喷射出来,这样藏在裂隙里的岩浆就形成了后来的神秘管状物 。这个推测还有一个依据,那就是管状物的放射性铀含量达到每克208毫克,比周围的岩石高出几十倍 。
然而,周德安和高军平对于郑剑东这种观点提出否定意见 。他们认为,经过取样分析没有发现管状物是岩浆形成的有力证据,管状物周围的岩石也没有被高温腐蚀 。放射性元素的来历还须继续研究 。
周德安、高军平通过对托素湖一带地貌的考察,认为托素湖地层比较稳定,地层下的岩浆并不发育,在极小的范围内,管状物既有沉积作用形成,还有岩浆形成,这种情况在地质学上不可能出现 。
况且如果有火山活动,柴达木油田就不可能形成 。
终于,准确破解谜团的转机出现了:高军平通过野外考察,发现铁质管状物内有植物碳化后的残留物 。周德安、高军平据此认为管状物是植物被沉埋后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植物化石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发现 。
高军平在“外星人洞”的管状物上分内外壁取下两份样品,送到兰州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进行化验,通过一种精确度能够达到10-9次方的等离子发射光谱测试,得知组成管状物的有数十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和微量元素,同郑剑东等人在北京的测试结果一致,有机物含量相差不多,但样品中钾和铁含量的渐变规律,却有利于管状物是植物化石形成的观点 。管状物内壁向外壁,铁含量增加,钾含量减少,有机物含量相差无几 。专家们通过观测,虽然没有发现树干、树皮等植物结构的显微镜下证据,但从宏观上却发现了树状的同心圆结构,这些结构酷似树木年轮,并且有的管状物从外部状态看,呈现出树状结构 。如果这些管状物曾经就是树木,那么,今天已是戈壁的柴达木,昔日众多的树木又是来自哪里呢?
揭开神秘面纱
距今数百万年前,柴达木处于亚热带环境,当时青藏高原还在隆起,边缘却有高山围绕,印度半岛的暖湿气流进入盆地,使柴达木雨量充沛,植被茂盛,洪水暴雨不断 。激流携带泥沙覆盖了树木,大树从此进入了漫长的演化过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