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书心得优秀作文高二800字( 四 )


看钱钟书的《围城》我会不禁想起沈从文的《边城》 , 两本书都有个共同点 , 就是写某一部分社会 , 某一类人物 。不过结局是截然相反的 , 一个是悲剧 , 一个是喜剧 。就像钱钟书说的:“随你怎么把作品奉献给人 , 作品总是作者自己” , 从两个故事的不同结局 , 我们可以想象他们的人生路 。
在旅行的时候 , 人生的地平线在移近 。翻开钱钟书的简介 , 他毕业于清华、牛津 , 从事于文学研究、翻译 , 他和夫人杨绛的婚姻也很美满 , 之中的辛酸我们不便乱加定论 。跟他写的小说一样 , 故事的主人公方鸿渐和孙柔嘉从爱情到婚姻 , 从婚姻到为生活的点点滴滴吵吵闹闹 , 耍耍脾气也很正常 。有痛苦不怕 , 有不堪回首的往事也不怕 , 过去的已经过去 , 记住现在最重要 。
方鸿渐当初以为自己走进了唐晓芙的围城 , 苏文纨以为自己走进了方鸿渐的围城 , 只是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 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 有了门 , 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 , 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在没有窗前 , 想尽办法逃出去 , 当知道逃不出围城时 , 只好找适合自己的窗 。
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 , 为无志 , 到了30岁还狂 , 为无识 。方鸿渐他为了能够获得家人 , 外人的认可 , 花了钱购买了“克莱登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 却又怕这怕那的 , 不像韩学愈那样干脆果断做了就做了 , 又怕见不得人 , 最后被三闾大学请出了学校 , 韩学愈就不一样了 , 拿着假学位、带着外国老婆到高松年处求职 , 获得三闾大学历史系主任的职务 , 可谓功成名就 。既然害怕又何必这么做呢 , 不是说 , 活呀活的痛快 , 死要死的干脆 , 他犹豫了 。在当时中国人瞧不起蛮夷 , 近代西洋人瞧不起东方人 , 而中国百姓高捧留洋学者 , 看看方鸿渐就知道了 。一回国采访人员包围 , 问东问西:报纸头条都是他的回国 , 去巴黎、法国、美国等获得的学位:又演讲又做媒的 , 满世界宣扬 , 就怕别人不知道 。
不要说结婚要文凭 , 找工作要文凭 , 连买票都要证书 , 他们去三闾大学的途中 , 那接待他们的人 , 看到他们拿出的新闻编辑证 , 研究所证 , 秘书证 , 把赵辛楣误认为谁时 , 点头哈腰 , 阿谀奉承 , 尽说好听的 , 就可以看出 。证书好比人的一个人的外表 , 人人都喜欢穿得体面 , 有条不紊的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他们把文科和理科看的很开 , 理科远远比文科吃香 , 一个天一个地 , 这也是世俗的眼观 , 世俗的评价 ,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哲学家说:天下只有两种人 。比如一串葡萄到手 , 一种人挑好的吃 , 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 。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 , 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 该悲观 , 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 。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 , 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 , 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我们剩下的是什么呢 , 可以想象 。
诗歌是:“民族的灵魂” , 文学是:“心理建设的工具” 。每读一本书就是心灵的一次洗涤 , 把污垢去除 , 呼吸新的空气 , 新的氧气 。
围城读书心得作文高二800字7
合上书本的最终一页 , 久久不能忘怀 , 满脑子都是方鸿渐与孙柔嘉吵架时的情景 。那末了的句号 , 似乎并没有意味着终结 , 反而像是在向人们宣告着另一个新故事的开始 。
读完《围城》后 , 总是感觉心中有种莫名的压抑 。总是感觉有种难受的感觉 , 一方面是有太多的人生活在那种虚伪 , 软弱 , 优柔寡断的气氛之下 , 有太多的人都像围城中的方鸿渐一样 。终日碌碌无为 , 消耗家中的钱财 , 浪费别人的机会 , 欺骗家中人的感情 , 可最悲哀的是他们本人却活的毫不知情 , 恬不知耻 。太多的人活在自我封闭的区间中 , 躲在一边不问世事 , 他们只明白为了自我的饭碗而努力 , 却对水深火热的广大人民而无动于衷 , 身为读书人 , 作为当时中国思想最为开放理解最先进的理论学习的一部分人 , 他们还仅仅如此 , 那其他思想还处于封建中的更广大人民还有出头之日吗作为国家最优秀的人 , 就应当负担起自身的职责 。既然连出国留学的这些人都麻木成这样 , 那整个中国社会就被外国的殖民统治思想所包围一样 , 躲在那坚固围城下的一群麻木的人 。他们都是那个社会中悲哀的人 。一群被困在思想之城的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