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产地环境 端砚产地

端砚,广东省肇庆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 。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市东郊的端溪),故名端砚,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砚为其一 。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广东省端砚最为称著 。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 。[3]
端砚石出产在广东省肇庆市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至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之砚石为更佳 。
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 。端砚、歙砚和洮砚,素来有“三大石质名砚”之美誉 。制造端砚,一般要经过采石 。选料、雕刻、配盒四道工序 。
2004年10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端砚”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端砚产地环境  端砚产地

文章插图
端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致密坚实幼嫩、细腻,温润如玉的石质,独特而丰富多彩的石品花纹以及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而闻名于世 。并具有质柔而刚按之如小儿肌肤,摩之寂寂无声响,以及贮水不凅,呵气研墨、不损毫,发墨快等特点 。
端砚产地环境  端砚产地

文章插图
【端砚产地环境端砚产地】 端砚之所以称雄于世一千余年,满誉天下,主要是它具有质刚而柔的优良石质和丰富多彩的天然石品花纹而使历代无数人为此陶醉、痴迷 。端砚石的原始母岩形成于距今4亿年前的泥盆纪中期 。在地球演化史上,4亿年前,肇庆这个位置是一条沿东北方向延伸的滨岸潮坪,广州一带为古陆,当时的大海在广西方向,海水从西部进入肇庆地区 。肇庆位于古陆与半岛之间的海陆交替处,两侧的古陆为沉积提供了物源 。古陆风化剥蚀下来的大量泥沙被海水带到滨岸停下来,按比重和粒级的大小依次沉积堆积成层,较轻的漂浮物被水水解后停留在潮坪较低洼的湖区,缓慢沉降,最后沉积成层 。这就是端石最初的物质聚集 。[1]
出产端砚石的砚坑,主要分布在肇庆城郊端溪一带故端溪泛指为端砚产区 。据清道光何传瑶《宝砚堂砚辨》所记载,历史上共开采过70多个砚坑,其中绝大多
数已枯竭、停采,新中国成立以来,仍在开采的砚坑还有10多个 。主要分布在:
一、端溪东侧,斧柯西麓 。
端砚石主要石材产地分布在肇庆西江羚羊峡两岸,北岭山等地一带,东歪沙浦,西达小湘,南沿崇隆,北据北岭,开采的砚坑星罗棋布,制砚之石品种繁多,各有特色,分布在羚羊峡南岸,端溪东侧斧柯西麓一带是砚坑岩最集中而且石质也是更好的地方,计有老坑(水岩)坑仔岩、麻于坑、朝天岩、宣德岩、冚罗芭蕉岩、古塔岩等 。这些坑岩的石质比较好,制出来砚易发墨,石品多,实用与欣赏都很有价值 。
二、西江北岸,羚山南麓 。
与斧柯山隔河相望的羚羊峡北岸羚山南麓,也有几个砚岩:自线岩、二格青、有冻岩等,所产的砚石为中低档砚石,由于石质不够好及数量少,现已很少开采 。
三、北岭一带 。
西江北岸,七星岩背后的北岭山小湘至鼎湖一带,砚坑有宋坑(将军坑)、 *** 坑、陈坑、伍坑、竹篙岭坑、北岭梅花坑,有位于小湘的蒲田坑,位于鼎湖的蕉园坑等 。
四、桃溪、沙浦 。
分布在斧柯山东部的砚坑有沙浦诸坑,计有典水梅花坑、绿端岩、苏坑、有冻岩等,因为沙浦砚石中有的跟老坑、麻子坑、坑仔”等砚石相似,为避混淆,统称为斧柯东石 。
端砚产地环境  端砚产地

文章插图
端砚自唐朝初年开始出产,在唐代初期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 。当时的端砚纯粹是文人墨客书写的实用工具,石面上无任何图案花纹装饰,显得粗陋、简朴,唐朝李肇的《 唐国史补 》云:"内邱瓷瓯,端州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
端砚产地环境  端砚产地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