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事件鸿门宴的基本概况 鸿门宴是哪个朝代的故事( 二 )


刘邦召见项伯,以兄礼对待(项伯比张良年长,故刘邦以兄长之礼对待项伯),并请求联姻,目的是巴结项伯,请求项伯向项羽求情 。项伯回到项羽军中,向项羽表达刘邦的善意,又说项羽杀刘邦乃不义之举,建议项羽亦以礼相待,项羽答允 。
宴会开始刘邦第二天率领百多名骑兵会见项羽 。双方于鸿门会面 。
刘邦对项羽称,自己得入关中实属侥幸,但有“小人”从中挑拨,使两人之间产生误会 。项羽回应道:“是曹无伤(左司马)派人向我说有这种事,否则我也不会来这里” 。他随即邀请刘邦参加宴会 。
座位宴会开始时,项羽和项伯背西面东而坐,范增背北向南而坐,刘邦背南向北坐,张良则背东向西而“侍” 。秦汉时候,在饮宴的场合,东向坐是最尊贵的,一般饮宴会让客人坐西向东 。项羽却自居尊位,显示他并不把刘邦当作一位平等的宾客看待,毋宁把他看作自己的部属 。
刘邦却不是坐在项羽对面,而是背南面北 。在君臣并在的场合,君主面南,臣下面北 。刘邦北向坐,是最卑微的臣下位,表明自己有臣服之意,并非与项羽是地位相等的朋友 。项羽接受这种坐次安排,也就是接受了刘邦的臣服,不再有杀刘邦之心了 。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范增不时向项羽打眼色,举起自己的玉玦(玦,有缺口的玉环)三次,示意项羽下定决心,尽快行动 。项羽不发一言,未有理会 。范增于是传召项羽堂弟项庄,吩咐他在席上舞剑,乘机刺杀刘邦 。项庄进入酒席之中,向项羽请求准许他舞剑为乐,并在项羽同意后立即拔剑起舞 。
项伯亦随即拔剑挥舞,并以身体阻挡项庄,使其无法攻击刘邦 。张良立刻离开酒席,并通报在军门外的刘邦部将樊哙 。
樊哙带着剑和盾强行闯入酒席,怒视项羽(“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羽马上“按剑而跽”(跽,长跪),询问樊哙的来历 。张良说:“这位是为沛公驾车的参乘樊哙 。”项羽称赞樊哙为“壮士”,并吩咐从人赏赐樊哙一斗卮的酒(秦汉时一斗相当于现在的二升左右[2][3]),樊哙一饮而尽 。项羽又赏赐一只猪前腿(彘肩),樊哙直接把猪肘放在盾牌上,用剑“切而啖之” 。项羽问道:“壮士能复饮乎?”
樊哙趁机向项羽指出:楚后怀王曾下令“先进入关中的人便可做关中王” 。刘邦虽然先入关中,但并未自立为王,而是等待项羽到来 。他认为项羽没有让刘邦封侯,还居然想杀死刘邦,要求项羽打消这个念头: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而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
项羽未有回应樊哙,只吩咐他就座 。
刘邦逃走刘邦称要上厕所,和樊哙一同离席 。不久项羽派陈平召唤刘邦 。刘邦认为应该先辞行,樊哙反对,认为现时的情况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能再拖延时间,又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结果刘邦和樊哙带同夏侯婴、靳彊和纪信等将领一同逃走 。逃走前,刘邦吩咐张良把带来的一对白璧送给项羽、一对玉斗送给范增 。
刘邦来时,走渭河南岸的大道,长四十里,逃走时却走芷阳道 。芷阳道较狭窄,蜿蜒于骊山北麓,不通马车,却只长二十里 。刘邦自己骑马,樊哙等四人则徒步追随护送 。
张良回到席上,献上礼物,并代替刘邦向项羽赔罪说:“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羽收下了璧玉,放在桌上;范增则拔剑撞破了玉斗,并断言刘邦将会夺取项羽的天下:“这小子(表面上是指项庄,暗讽项羽)根本不能跟他策划事情 。以后会夺取项羽大王天下的,必然是沛公 。而我们今后都会沦为他的手下俘虏了 。”
刘邦回到军中后立刻处死了曹无伤 。
后续范增的预言在数年后应验:项羽和刘邦在随后的四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史称楚汉战争),最后项羽败北,在乌江伏剑而死,刘邦建立汉朝,是为汉高祖 。
后世不少人认为项羽在事件中缺乏当机立断的能力,导致范增的计划失败,亦埋下了自己日后败死的伏线 。
“鸿门宴”一词在后世被用作比喻不怀好意或者加害客人的筵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以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皆成为成语典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