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二 )


《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智若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4“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这句话出自哪里,什么含义?详细一些“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都是出自《老子》,只是出现的章节不同,具体如下:
1、“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1)出自于《老子》第四十一章其全文为: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弗笑,不足以为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善成 。
(2)白话译文如下:
上士听了道,勤奋去实行;中士听了道,将疑而将信;下士听了道,反加以讥笑——不被他们笑,不成其为道 。古话说得好:光明的道好像暗昧,前进的道好像后退,平坦的道好像崎岖;高尚的德好像河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强的德好像懦弱,充实的德好像空虚;最洁白的好像污浊,最方正的没有棱角,更大的器具最后完成, 更大的音乐没有声响,更大的形象没有形象 。]大道隐匿,没有名称,却唯有道善于始生万物,又善于去完成 。
2、“大巧若拙”
(1)出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
(2)白话译文如下: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真正聪明的人表面好像笨拙,不自炫耀 。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 。
3、“大智若愚”
(1)出自《老子》《周训》中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2)白话译文如下:更大的音乐没有声响,更大的形象没有形象 。真正有才智的人表面上像愚笨的 。是因为有德,不去计较而已 。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像笨拙 。
扩展资料
当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时,也大致可以说“大音希声,大道无形”,相当于老子所谓“道隐无名” 。古今学者对于“大音希声”的理解,大致有六种解释:
1、认为这是说更大的声音是没有声音的;
2、认为这是说更大的声音听来反而是稀疏的;
3、认为“希声”即“无声”,是在蕴酝“大音”;
4、认为“大音希声”乃天乐,是不能用耳朵去听,而是去感悟用那永恒和谐的庞大“天乐”;
5、认为“大音”即合道之音,主要是指对声音情感的超越 。
6、认为没有声音就是最强音,即什么都不说,就是更好的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巧若拙
百度百科—大智若愚
百度百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5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 大智若愚是什么意思大智若愚
(dàzhìruòyú)
解释:若:好像 。才智出众的人表面看来好像愚笨,不炫耀自己 。
出处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老子》中“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指有智能的人不露锋芒
示例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史料二·骆文忠公遗爱》:“自有诸贤拥护而效其长,岂其~耶?
近义词大巧若拙、虚怀若谷、不露锋芒
反义词深藏若谷锋芒毕露、不可一世、愚不可及
大巧若拙
(dàqiǎoruòzhuō)
解释拙:笨拙 。指真正聪明的人表面好像笨拙,不自炫耀 。
出处先秦·李耳《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
用法主谓式;作定语、分句;指不暴露自己
示例马南邨《燕山夜话·艺术的魅力》:“真正的大画家,却是~,独创新面貌 。
近义词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呐
反义词不可一世、愚不可及
词目大辩若讷
发音dàbiànruònè
释义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 。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 。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
出处《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关于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