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成语故事 古代故事的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二 )


4、破釜沉舟
比喻下定决心彻底干一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 。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 。下面,讲一个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 。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 。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 。
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 。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啦 。
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 。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 。这就叫破釜沉舟 。
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 。
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 。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 。
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打这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
5、望梅止渴
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 。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郭翰很有礼貌地问: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
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 。”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
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

古代有哪些成语故事  古代故事的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2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与意思(原指什么,现指什么?)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 。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 。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 。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 。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