髯怎么读髯读法

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核舟记》一文中有“神情与苏、黄不属”一句,其中的“属”字的读音历来存在争议 。有的人读“shǔ”,有的人读“zhǔ” 。而且,在初中教学中,历年要求似乎也不相同,有的时候要求统一读为“

髯怎么读髯读法

文章插图
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核舟记》一文中有“神情与苏、黄不属”一句,其中的“属”字的读音历来存在争议 。
有的人读“shǔ”,有的人读“zhǔ” 。而且,在初中教学中,历年要求似乎也不相同,有的时候要求统一读为“shǔ”,有的时候又要求统一读为“zhǔ” 。让人觉得有一点儿无所适从 。
在现行的统编教材中回避了这个字的读音,只是对“不属”作了整体的解释 。不属:不相类似 。但实际教学中,这个字的读音又无法回避 。所以,有必要做一点儿进一步的研究,确证一下这个字到底读什么 。
【髯怎么读髯读法】看《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关于“属”的读音和相关解释 。

髯怎么读髯读法

文章插图

髯怎么读髯读法

文章插图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收录了这个字的两个读音 。
其中,读为“zhǔ”的时候,第一个义项是“连接” 。
中学教材中比较熟悉的例句应该是《三峡》一文中的“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其中的“属”就是“连接”或“连续”,“引”就是延长,形容猿的叫声一声接一声接连不断 。所以才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还有《千字文》中的“属耳垣墙”,意思是说话要小心,提防隔墙有耳 。这句话典出《诗经?小雅》“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 。“耳属于垣”就是耳朵贴在墙上,既然是贴在墙上,就是耳朵和墙连起来了,所以,这里的“属”也应该取“连接”之意 。
“属”读为“zhǔ”的时候,还有一个常用词为“属文” 。比如,《三国演义》介绍曹丕:“丕八岁能属文,有逸才,博古通今,善骑射,好击剑 。”“属文”就是做文章,其实,这里的“属”也是“连接”之意,因为写文章无非就是把一个又一个字,一个又一个词连接起来而已 。
中学课文《岳阳楼记》中有“属予作文以记之”一句 。一般理解这个“属”通“嘱”,是“嘱托”的意思 。其实想一想,为什么“属”能通“嘱”,其实“嘱”也是一种连接,无非也就是用嘴巴用语言做一种连接而已 。与此相类的还有通“瞩目”之“瞩”,无非也就是用眼睛与某物或者某人做一个连接罢了 。
当“属”读为“shǔ”的时候,作为名词,有类别的意思,由此又可以引申为“等辈”“部属”等,在中学教材中有这样一些常见语句 。
当“属”读为“shǔ”的时候,又可以转化为动词,表示“隶属”“属于”的意思 。比如,
分析了这么半天,会发现中学教材中关于“属”的语句,根据语境来确定读音,都比较容易,没有什么容易引起争议的地方 。
可是,为什么偏偏“神情与苏、黄不属”的“属”读什么音,就引发争议了呢,就不容易确定了呢?原来,教材中对“不属”解释为“不相类似”,不过这是根据语境而解释的意义,而这个语境义在工具书中又没有非常直接的义项可以对应,所以麻烦就来了,争议就产生了 。
这个“不相类似”可以理解为“种类”之类吗?显然不行,因为“类似”是动词,而“种类”则是名词,从“忠之属也”“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等句法结构上也可以判断,“属”是名词 。而“不属”,用“不”来修饰“属”,显然“属”应该作为动词来用 。
这个“不相类似”可以理解为“不属于”吗?显然也不行 。从“名属教坊第一部”这个例句可以看出,当作为“属于”解释时,后面要有相应的名词,“神情与苏、黄不属”之“属”后没有名词,不能将其理解为“神情不属苏、黄”,苏、黄只是比较的对象,而不是所属的类别 。
怎么办?还是得扎扎实实地回到原文,看看这个“属”到底是什么意思 。
这段关于人物形象的描述虽然涉及到三个人,但实际上是两个部分 。
一部分是苏、黄,也就是东坡和鲁直,在描述两个人的状态时,用了“执、抚、指”等动词,“如有所语”,更让人物形象偏于动态,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下,两人陶醉在画卷之中 。另外一部分是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整个形象偏于静态,不是沉浸在画卷之中,而是“神游于天外”,给人洒脱不群之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