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的由来,十三香民间小调的由来?( 三 )


2.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于1927年10月在纽约首映 。发生了天翻地覆的革命,许多默片时代的大师,都纷纷抵触有声电影 。有声电影承载的信息量空前的大,突然从1000多个镜头,60-70分钟的电影到几百个镜头,90-120分钟的电影 。过去时候只剪画面,现在声音也要剪了。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于1927年10月在纽约首映,当时美国的大部分电影院还未安装完毕声音设备 。其实摄影和放映的摇速矛盾在《爵士歌王》中亦有体现 。影片的无声段落是手摇拍摄的,摄影师仍然习惯偏慢的摇速,当以24格的标准速度放映时,Al Jolson的步伐就显得又快又硬,但到有声的段落就正常了 。《爵士歌王》的成功席卷美国,从此好莱坞片厂开始硬性规定那些仍坚持手摇的摄影师以24格每秒的速度进行拍摄 。1932年3月15日这天,24格每秒被正式审定为有声电影的标准拍摄和放映频率,得到全球电影界的承认,直至今日 。
小插曲:关于电影为什么一般是两个小时长呢?有一句话特别有意思,因为2小时就是人类憋尿的极限 。憋住了尿,看完了电影 。有一句话叫做全程无尿点,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这是一句调笑的话,实际上经过各种大数据的分析,2个小时是人类注意力的极限,超过2小时,注意力就会分散了,所以现在电影基本上都在2小时左右 。
3.再到了彩色电影的时候:1935年,美国拍摄出彩色影片名利场,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的出现又发生了一次革命 。有了颜色之后,画面更加真实了 。色彩增加了电影对自然世界的表现能力,以前电影一片黑白,现在通过颜色来表达感情,比如说:姑娘脸红了现在就可以看出来是害羞了 。
4.取消胶片改为数字化 。电影拍摄门槛降低,小鲜肉也可以拍了,哈哈 。胶片时代,基本上每次电影都是要2,3片就过的 。你要多拍也拍不了,胶片每次就那么点,用完你就拍不了了 。今天数字化了,你拍个几百条也没事情 。
每次变革都会引起大部分人的反感,就如现在人工智能要来临一样,很多人都对于这种新事物有恐惧感,都说可能会取代人类之类的话 。但是之前狗熊发过的一篇文章,我看了感觉
3.奥斯卡奖
说到电影那肯定要说下电影界中的几大奖项了,
1.德国的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金熊奖
2.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的
3.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
4.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奥斯卡金像奖了 。也是目前电影界公认的最有权威,影响力最大的奖项了 。
奥斯卡奖,全称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工会奖 。
学院成立
1927年5月,“好莱坞之王”——米高梅公司总经理梅耶在一次晚宴上,向在座的同行提出了一个设想:“应该把好莱坞的精英分子们都集中起来,组成一个团体 。它包括演员、导演、编剧、摄影师,当然还有制片人 。使他们成为好莱坞的支柱,让他们调解纠纷,或者在制片厂里起疏导作用 。
应运而生
1927年5月4日,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成立的宴会上,由与会者提议发起,并于1929年5月16日在好莱坞举行第一次授奖典礼 。当时参会的人约270人 。第一个奥斯卡金像奖颁发给了埃米尔·杰林斯(Emil Jannings),他获得了第一届奥斯卡最佳演员奖 。奥斯卡奖从颁发的最初开始,就受到了电影业及大众的高度关注,传媒也积极参加转播 。在第二届典礼上,洛杉矶电台进行了一小时的实时现场转播 。
“奥斯卡”这个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较为可信的是,1931年学院的一个图书管理员看了奖杯后说:“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奥斯卡!”刚好被一个采访人员听到了,采访人员部就喜欢八卦吗:“艺术与科学院的工作人员深情地称呼他们的金塑像为“奥斯卡 。”
金像奖的评选经过两轮投票,第一轮是提名投票,先由学院下属各部门负责提名(采用记名方式),获得提名的影片,将在学院本部轮流放映,观后学院的所有会员再进行第二轮投票(采用不记名方式),最后得票的多少决定影片的获奖 。票数统计后存入保险箱,选票全交美国的普莱斯-活特豪斯会计事务所加以统计 。统计后的用纸则全部烧毁,绝对保密 。各项获奖名单,分别装入密封的各个信袋,直到颁奖当日当刻,由司仪当众拆封宣布 。
现在也正值颁奖季,前几天刚刚第90届颁奖典礼结束 。
今年的奥斯卡奖影片还没有看
4.奥斯卡奖100周年
一般喝红酒的都知道1982年红酒是最好的 。因为这是上个世纪红酒酿造条件最好的一年,降雨和气温都非常适合葡萄种植,所以这一年份的葡萄酒就卖的特别的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