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结构后置例句 介词结构后置


介词结构后置例句  介词结构后置

文章插图
一、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 。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 了”
二、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
a 介宾倒装
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 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
b谓宾倒装
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 。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 。可译为“有哪一样” 。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
②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
例:僵卧孤村不自哀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 。“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
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 。"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 。这里的“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
④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 。例:是以谓之“文”也 。
“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 。“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
【介词结构后置例句介词结构后置】⑤其他,表示强调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 。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 。
⑥特殊结构
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惟命是听 (成语) 惟利是图 (成语)
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惟你是问 。
三、定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定语一般在中心词的前面 。文言文中定语有时在中心词的后面,这是为了使中心词突出,或者为了使句子流畅顺口 。特点是用“者”煞尾,意为“的”,或用“之”做后置的标志 。
(1)表数量定语的后置
数量词做定语往往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 。(《指南录后序》)——坐在桂公塘围堤里,数千敌骑从围堤门口经过,差点儿落在敌人手里死去 。
(2)定语后置的标志
定语后置大多要借助于一定的结构助词作为形式上的标志 。主要格式如下:
①[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报秦王的人 。
例句中“可使报秦”做“人”的定语 。“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
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千里马,吃一顿可能吃尽一石粟 。
③[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佩带着闪光的长剑啊,带着高耸的切云帽 。
四、介宾结构后置(也叫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的介词经常同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即它的宾语)结合,组成词组,这个词组叫“介词结构”,也称做“介宾词组”或“介宾短语” 。介词结构后置有的书上把它称为介宾短语后置 。应该注意的是不能把它称为状语后置,因为这种结构有时做状语,有时做补语 。常见的格式如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