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人教版教案上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 三 )


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考点之一 。在教材中,环境问题倍受关注,出现频率较高,但知识点较分散 。本节课不但对整册书有关环境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对相关知识加以扩展,讲授过程中注重中考热点问题的渗透,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更轻松,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使知识更加全面、系统 。
教师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后确定小组活动内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本地环境状况调查,供学生选择 。这样做可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其“有事能做”,“有事可做”,“有事愿做” 。
环境问题贯穿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知识内容可发展、适用年级可扩大 。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不少,例如:高二教材氮族元素这章中介绍了“汽车尾气”中氮氧化合物的污染,在学了有机物的初步知识后介绍了“合成洗涤剂”对水体的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等 。初三学生马上就要进入高中学习,高中学生可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扩展研究 。他们可以在学习了更多的化学知识后,对环境问题的有更多的、更深的了解 。也就是说,初中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可以为高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也就是说本节课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化学已有了半年的时间,对于环境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懂得了学习化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解决环境问题 。但掌握的知识零散,对知识缺乏整体认识,缺乏理论和实际联系的能力 。因为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无时间参加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活动,可以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比如维护校园环境卫生等 。针对学生合作意识较缺乏的现状,在讲课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将本小组的学习成果以网页作品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这一过程将培养学生组织活动、协作学习、与人交流、沟通等社会实践能力 。
本节的教学要求不高,难度也不大,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设计活动形式 。活动的宗旨是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教学中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提高环境意识 。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⒈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性;了解防治环境污染的初步知识 。
⒉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使学生明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
能力目标:
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科研意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
⒉培养学生组织活动、协作学习、与人交流、沟通等社会实践能力 。
⒊学会资料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将知识加工整合用于实践的能力 。
4.将成果以网页的形式制作出来,使学生有较强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
德育目标:
通过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体会化学在美化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效应,认识到事物具有两面性,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行为与环境和谐的必要性,激励他们保护家园,积极投身环保,树立主人翁社会责任感 。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观注的热点环境问题的来源、危害与防治,本地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 。
难点:课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网页的制作 。
课时安排:1课时
五、学法的确定
各小组根据选定的活动内容,主要从污染来源、危害、和防治三方面收集有关文字、图片、视频、图表等资料 。在活动中会搜集到大量的资料和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零散的、无序的 。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些知识、资料进行认真地、细致地梳理,通过组内协作学习的方式,达到使认知系统化、有序化的目的和宗旨 。
六、教学方法的确定
旧的、传统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发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教授,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呈现、组织和传递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任务就是像“海绵”一样地尽可能多地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 。当前的教育理念,则倾向于将学习看成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建构新知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会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