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姓起源和来历( 三 )


很快就成为东夷集团中势力强大的一支,因而被推尊为部落联盟首领 。在野蛮时代中期,东夷部族集团由凤夷氏族的少昊金天氏为部落联盟大首领时,黄夷就与风夷结成了婚姻氏族,后来又加入了少昊部落 。当时,东夷集团都普遍崇拜鸟 。由于东夷集团大首领少昊氏族的图腾是凤,因此凤便成为百鸟之王,成为了神鸟 。凤鸟中有一种雌性的鸟,叫做皇(后写作凰) 。这种鸟与黄鸟一样,通身都鲜艳亮丽的黄色羽毛,而且这两种鸟名的读音完全相同 。皇鸟是凤鸟的配偶,恰巧黄夷又是凤夷的婚姻氏族 。这些相同、相似、相通之处,黄人便自然地用凰鸟来取代原来作为氏族图腾的普通小黄莺,崇拜的对象改成了凰鸟 。这样,黄鸟变成了皇 (凰)鸟,黄夷的图腾由黄鹂鸟变为金凤凰 。当历史进入到野蛮时代中期,大约是炎黄之世时,东方黄夷部落部分成员陆续内迁到了华北平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时,展现在他们眼前的尽是一片黄色:黄色的平原,黄色的山峦,还有横穿北部中国的黄色的大河,人们便崇拜起大地和大河并把这条河叫做黄河 。由于黄人内迁中原,用原本是黄鹂鸟的颜色“黄”字来指称大地的颜色,所以才有了《说文解字》的注释:“黄,地之色也” 。黄氏人加入东夷集团后,与少昊氏结成了婚姻氏族的关系 。后来,少昊氏族势力越来越强大,少昊就成为东夷部落集团的大首领,这样,黄夷降而为少昊部落的附属氏族,它与少昊凤鸟族的关系也由婚姻氏族变为父子氏族 。因此,黄夷便以少昊为本族始祖 。《宋学士集》说:少昊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他被封于汾川,后世尊其为汾水之神 。春秋时台骀的后裔建立了沈、姒、蓐、黄等国,后被晋国一一灭掉,其中黄国的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的一支,晋国的黄渊便是其后裔 。亡国后的黄氏遗民,有的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被迁到中原今湖北境内,及福建入闽始祖黄元方(字彦丰又名黄允)官晋安郡守居于福州黄巷,有的在楚国做了官 。据说今黄冈、黄陂、黄梅等地,都是因为黄人迁来而得名的 。汉代以后,黄氏因任官等原因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南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北至河南固始、南阳 。黄知运子黄元方居福建,始于晋代 。宋元之际,福州候官晋安黄氏称盛于闽粤,至明末清初又移居到***,后又有不少人移至海外 。
3、黄国历史
黄国(夏朝公元前2148年—春秋末年公元前648年)据《史记》与《黄国故城志》所载黄国建国创始人为嬴姓伯益长子大廉字太康,建于公元前2148年春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故城隆古乡 。黄夷南下中原,东夷少昊的后裔--黄夷的后代嬴姓伯益长子大廉建立了黄国 。《竹书纪年》载:"(夏)后相即位,二年,征黄夷 。"商代黄夷已在淮水之滨建立国家,与商王的关系不是十分和谐,卜辞中有"伐于黄尹"的记载 。周人灭商后,黄人归服,得以保留 。从出土的东周时期黄国及相关的青铜器看,嬴姓黄国与姬姓曾国等一直保持婚姻关系 。黄国黄姓故里
故城位于河南潢川县西北6公里处的隆古乡 。城址长方形,周长6700米,城墙残高5米-7米,时代为西周到春秋时期 。在黄国故城西南约20公里的光山县宝相寺一带,发现黄国贵族墓地 。1983年发掘出黄君孟夫妇墓,1988年发掘出黄季佗父墓 。在黄国疆域内的罗山、光山、潢川等地都出土不少珍贵的黄国文物,时代多为春秋早期 。黄国史实见于《左传》者,始于桓公八年(前704年) 。这时楚国方兴,在楚地约会诸侯,黄、随二国都没参加,结果,汉阳的随国受到讨伐,淮水的黄国由于相距较远,躲过一劫,但也遭到楚国的斥责 。鲁庄公十九年(前675年),楚文王首次伐黄国 。面对势力已扩张到淮河中上游的楚国,黄国采取了依靠强齐抵御强楚的策略 。鲁僖公二年(前658年),黄国参加了在宋地举行的谋划伐楚的齐国、宋国、江国、黄国等四国会盟 。第二年,四国又在山东阳谷盟会 。前655年秋天,黄、江二国伐陈 。随着齐国霸主地位的形成,淮域诸国纷纷叛楚附齐 。极力北上争霸的楚国当然不甘示弱,前655年就将黄国的姻亲小国弦国灭掉,弦子逃奔黄国 。6年后,即前649年冬,楚国借口"黄人不归楚贡",出师由伐黄 。半年后,即前648年夏,黄国终于被楚成王吞并黄国[夏朝2148公元前—春秋战国公元前648年]存在1500年黄国开国国君大廉字太康约延续繁衍50代子民 。黄国在原始社会晚期至夏朝商朝和西周时期称黄邑,东周列国时期称黄国 。夏襄王四年癸酉(公元前648年)被楚国所灭,地名依然称黄邑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称光州,地理位置在今河南省潢州川县隆古乡境内,黄国都城的遗址成了河南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据《黄氏族谱》记载,黄帝的第八代孙,颛顼帝的曾孙南陆公受封黄邑,食邑黄城,以地为姓,成了黄氏的肇基始祖,成为黄邑的统治者 。黄氏宗族就是以贵族的地位在黄国的土地上一代传一代地繁衍分支,发展起来的 。到周襄王四年(公元前648年)被楚国吞并以后,黄氏宗族结束了一两千年的贵族地位,变成了平民百姓,变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融合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走上新的生活旅程 。黄国都城旧址建在今河南潢川县城以西约十公里的隆古乡南面,故城略呈长方形,周长为6720米,城墙用灰沙夯土筑成,墙高5-7米,基宽5.9米,现尚存三处城门豁口,是目前河南省东南地区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城遗址 。由于它在公元前648年夏被楚国所灭,黄国遗民们又从春秋战国迄今经过2650多年的改朝换代和灾荒战乱,时过境迁,古城荒废倒塌,今天的黄国都城已经荡然无存,已经掩埋在一片田野百植之中 。今天到黄国都城能够看到的古迹,只有黄国宫殿池和1996年潢川县黄氏宗亲会重修的春申君歇公祖墓 。在黄国都城故址的一个小山岗上有一个小水池,池边竖着一块石碑,石碑上边刻着“历史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黄国宫殿天池,潢川人民政府立” 。在黄国都城的西面,有战国四君子春申君黄歇公的坟墓,是公元1996年潢川县黄氏宗亲会重修的,其余的古迹荡然无存 。解放后发掘黄国都城时的700多件青铜器的历史文物,被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 。黄氏宗族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来到黄国当统治者,过着统治者的贵族生活 。夏、商、周历代王朝,遵循先祖帝王分封制度,承认黄国的王侯地位,从夏朝公元前2148年世袭相传1500年约繁衍50代至公元前648年被楚国所灭之后,黄氏宗族结束了统治者的地位,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共谋生存,共谋发展 。随年代的向前推移和黄氏宗族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多,历代分支繁衍,必须采取分支迁居的方式,来维持宗族的繁衍与发展的局面 。因此,黄氏宗族根据中华民族的留长迁幼的方式,各房留长子往黄国继承祖业,次子以下的兄弟外迁移居他乡,另创基业,各自立自强,兴旺发达 。经过四千多年的历代迁移传播,大江南北,黄河之滨,长城内外,海内国外,五洲四海,处处都有黄氏宗亲在居住,在创业,在发展 。黄氏子孙,勤劳智慧,遵纪守法,艰苦创业,处处繁荣昌盛,丁财日炽,人文蔚起,形势喜人 。黄国是黄氏宗族的发祥地,是黄氏宗族的祖宗乡 。黄国人民勤劳朴实,民风民俗清雅,令海内外每一个到潢川县寻根访祖的游子十分佩服 。潢川县当地政府和人民正在积极发掘黄氏的文化品牌,正在筹建黄都古迹旅游景点和相应的旅游设施,吸引海内外黄氏宗亲到祖宗乡投资置业,观光拜祖,为黄都增添光彩 。由于黄国被楚国所灭和都城的倒塌,黄氏宗族地位的改变,黄氏宗族逐步迁居外地他乡,另谋发展 。今天的黄国都城旧址,几里路内尽是田野,没有乡村,更没有一户黄姓人家,十几里路内的乡村,黄氏乡亲少之又少 。国内外新编的有关黄姓的志书族谱中,对黄国都城的美好描写提请改写,不要盲人说瞎话,不要误导海内外乡亲 。等到海内外乡亲同心协力,共建黄都旅游胜地完成之日,才是我们黄氏宗族开心之时 。潢川县城地处中原腹地,城市规模不大,城市布局合理,城市规划恰当,街道纵横有序,街路清洁整齐,令人心旷神怡 。潢川县的父母官,对于寻根访祖的黄氏乡亲十分热情,带领你到黄国都城实地参观 。隆古乡是黄都所在地,乡政府官员每年接待着一批又一批的海内外黄氏宗亲,黄国的父母官的行为令人钦佩黄国的人民令人可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