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唐诗读后感

然而 , 现代社会迅速发展 , 许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 , 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 , 忘记了唐诗 , 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 , 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 。曾有一则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 。面对这个结果 , 我不禁震惊 , 难道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并非如此 , 相反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 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粹 。试问 , 如果每个中国人能够多读一首唐诗 , 多一份对诗歌的热爱 , 又如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 , 它更是一种精神 , 一种向往 , 是中华文化的缩影 。细读唐诗 , 它能给予你智慧;品读唐诗则可以使其勉励你 , 鞭策你 , 使你前行 。在纷繁的今日 , 不妨觅一个清静之所 , 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诗 , 来领略其中的感悟 。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二
在这个寒假里 , 我读了很多本书 , 最喜欢的当然是《唐诗三百首》了 。他虽然没有童话书读起来饶有兴趣;没有科幻书读起来那样惊险刺激;没有历史书那样精彩;却蕴含着中国古代诗人的心血和思想感情 。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唐诗读后感】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 唐诗又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高峰 。有唐一代 , 优秀诗人大批涌现 , 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 , 成为中国诗歌的全盛时期 。
唐代的诗人们 , 如果伤心失意了 , 会说“莫愁前路无知己 , 天下谁人不识君?”然后哂然一笑 , 便心情好起来了 。如果曾经大受挫折 , 后来又东山再起 , 会说:“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潇洒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如果压力太大 , 被人排挤 , 会说:“仰天大笑出门去 , 我辈岂是蓬蒿人!”如果看不惯有些人眼高手低 , 妄自尊大 , 会说:“尔曹身与名俱灭 , 不废江河万古流 。”而这些诗句 , 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 , 又是多么适用!正是这古今相通的人性 , 使得唐诗虽然和我们相隔了一千余年的距离 , 却仍然深深植根于我们心中 。让我们自他们的诗中找到一种寄托 , 一种鼓励 。
然而 , 毕竟是相隔了千年的时空距离 , 是我读起来 , 由于语言与时代背景带来的障碍 , 总还是会觉得有些语言佶屈聱牙 。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 , 辉煌的帝国渐行渐远 , 在它背后却留下了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 。这些巨匠大师使唐诗迸发出最壮美的光彩 , 而盛唐气象 , 也渐渐成为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 。我因此而相信 , 即使这个世界在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 , 依然会有像你我一样为他沉醉 , 被他启发 。那么 , 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 , 读唐诗吧!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三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 , 有这么一些文字发出它那万丈光芒 。它就是古诗 , 是中国文明的见证 。它 ,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 , 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 。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 , 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
在这一个特别的寒假里 , 我看了一本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的书叫做《唐诗三百首》 。其中 , 深深吸引我的是那杜牧的《题乌江亭》 。
胜败兵家事不期 ,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 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首诗的“乌江亭”指: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 。楚汉战争时 , 项羽逃到乌江自刎 。“期”指:预料 。“包羞忍耻”指:能忍受失败、受挫折等羞辱 。“江东”指:江南苏州一带 。是项羽起兵的地方 。整首诗的意思是:战争胜败军事家不好预料 , 能忍受挫折才是真正君子 。江东子弟有很多人才俊杰 , 重振旗鼓取得胜利也可未知 。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o(∩_∩)o…哈哈 , 这是一首永怀古迹的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不赞成项羽兵败后自杀的错误做法 , 认为敢于正视失败才是男子汉 。作者表明了面对失败绝不能气馁的观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