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民俗:谈古论今话起名


河洛民俗:谈古论今话起名

文章插图
【河洛民俗:谈古论今话起名】洛阳自古富庶 , 民风高雅 。洛阳地处中原 ,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名家学者自有* * * , 民风时尚高雅 。它是民间社会中由来已久的风俗、礼仪、习惯的总和 , 是活的建筑 , 是立体的历史 。洛阳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成了其独特的民俗风情 。洛阳民间的婚丧嫁娶、待客之道、旅游禁忌等等都是洛阳民俗的生动体现 。窥一斑而知全豹 。即日起 , 本版开设“河洛民俗”专栏 , 带您领略老洛阳的民俗风情 , 让渐行渐远的民俗历史慢下来 。
婴儿出生时 , 不论性别 , 父母都要给它起个名字 , 俗称“起名” 。一般情况下 , 孩子哺乳期上学前用宝宝名 , 上学后用专名 。
婴儿名字也叫婴儿名或婴儿名 。宝宝名字的选择范围很广 , 但是母爱和父爱是人之常情 。新的婴儿名字都体现了长辈的关心和期望 。恋爱的叫“Xi儿”、“欢欢”;怕不能养老 , 叫“铁锁”“拴保险”;想多生的叫“满堂红”、“爱群”;有女人期待男人的 , 叫“快快”“王耔”;那些期待成功的人被称为“天才儿童”、“成龙”;求荣者 , 谓之“光宗”“耀祖”;那些希望健康长寿的人被称为“延年益寿”和“祛病”;也有爱得太深 , 取贬义低俗名字的 , 比如“老鳖”、“小狗”、“摸狗”、“偷生”、“剩女” , 可谓见怪不怪 。
专名也叫学名 , 大牌 , 大号 。名字是要用一辈子的 , 所以都是精挑细选的 。相传在周秦时期 , 长辈们给子女取的都是单名 , 比如孔子的姓邱 , 秦始皇的嬴政的姓郑 , 因为当时人口少 , 所以很难重名 。后来随着人口的增长 , 重名的人越来越多 , 很难识别 。汉代逐渐实行双名制 , 如“董仲舒”、“司马相如”等 , 以两个字命名 。没想到没多久王莽就回到了过去 , 单名盛行 。比如《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几乎都是单名 。直到东晋南北朝时期 , 复名的数量才再次增多 。今天 , 虽然单个名字存在 , 但有许多多个名字 。
如何起名 , 讲究很多 , 民间一般集中在以下五点:
首先 , 按资历给他们命名 。中国从北宋开始 , 就有了更新家谱的趋势 。明昭穆为了划分世代(指按照宗族和长辈子女关系的顺序) , 产生了一种按照“世代”给人命名的方法 。洛阳发现的白居易家谱 , 记载了“代”的排名 。原《颜氏寇氏族谱》中的“宗派诗”:“升天振 , 筑丽山水 , 出名门声 , 以德为先 , 千古不变 。”这就为后人命名提供了依据 , 让后人看到自己的名字就能知道自己的世代 。1950年 , 延续了寇的家谱 , 并增加了一首新的宗派诗 。同一氏族的任何新生儿子都可以以他的“世代”命名 。
第二 , 用吉祥话命名 。比如“好运”、“富贵”、“升官”、“幸福” 。
第三 , 以出生日期命名 。如鑫茂、迎春、秋瑾和黎明 。
四、以物体命名 。如金龙、银湖、美兰、裕丰等 。
五、以齐贤命名 。比如“北辰”是引自《论语》的典故 , “以北辰为例 , 其地必有群星主宰”;“建群”是“鹤立鸡群”的典故;“温良恭俭让”是对《论语》“夫子温良恭俭让”的典故;“回眸”是仰慕颜回;“齐豫”的意思是希望和韩愈一样出名 。
中国成立后 , 有人以孩子出生时发生的历史事件和重要政治活动为孩子取名 , 如建国、解放、红旗、援朝、卫东等 。改革开放以来 , 又出现了以词重叠的方式命名的其他名称 , 如“囡囡”、“龙龙” 。命名方式可谓百花齐放 , 应时而变 。
给女人取名字很重要 。宋代以前 , 重男轻女的现象并不严重 , 历史上也有不少女性名字 , 如班昭、蔡文姬、谢道韫等 。宋代以后 , 重男轻女现象严重 , 尤其是明清时期 。女性地位低下 , 几乎等于默默无闻 。婚前可能只有自己的婴儿名 , 婚后就变成“某(夫姓)或某(自己姓)姓” 。人们在口头上称呼一个女人时 , 根据她丈夫的排名 , 称她为“老家人”、“二家人”或“大媳妇”或“二媳妇” 。女人年轻的时候羞于自言自语 , 然后知之甚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