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孙氏族谱大全( 二 )


明明我祖,汉史流芳;训及子孙,悉本义芳 。
中华孙姓,孙氏,祖训
仰绎斯旨,更加推详;曰诸裔孙,听我驯章 。
读书为重,次则家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 。
克勤克俭,毋怠毋荒;孝友睦渊,六行皆葴 。
礼义廉耻,四维毕章;处于家也,可碑可坊 。
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 。
倘背祖训,暴弃疏狂;轻违礼法,乖舛伦常 。
饴羞宋祖,得罪彼苍;神则殃汝,汝必不昌 。
最可憎者,同类相戕;不念同忾,偏论异乡 。
手足干戈,我心忧伤;愿我族姓,怡怡雁行 。
通以血脉,泯劂界疆;汝归和睦,神亦安康 。
引而亲之,岁岁登堂;同底于善,勉哉勿忘 。

孙氏家谱之孙姓起源

各地孙氏族谱大全

文章插图
孙(Sūn)姓是当今中国第十二大姓 。“百家姓”中孙姓排名第三,起因于吴越国主钱□之爱妃为孙氏 。孙姓最早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姬姓卫国,为周文王之子卫康叔的后代 。得姓始祖:孙书 。齐国大夫,因为伐莒(周代诸侯国)有功,齐景公把他封在乐安(今山东省博兴县北),并赐他孙姓 。
孙姓起源很多,主要有八个:
1、出自姬姓,源于春秋卫国国君康叔,乃先秦孙姓来源最主要一支 。《元和姓纂》载:“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至武公和生惠孙,惠孙生耳,耳生武仲,以王父字为氏 。”
2、出自芈姓,春秋楚国令尹孙叔敖之后,此乃孙氏第二大来源 。孙叔

孙姓起源,孙姓寻根,祭祖
敖任楚国令尹时,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为一代名相 。其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以他的字中“孙”为姓氏 。孙叔敖便是这支孙姓的始祖 。
3、出自妫姓,春秋时齐景公赐姓孙 。《古今姓氏辨证》等认为孙姓出自妫姓,是齐田完后代 。田完四世孙桓子的孙子田书,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 。孙书就成为孙姓始祖 。
4、出自子姓,商汤后裔,比干之后 。比干被纣王杀害后,其子孙纷纷避难隐姓,有的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改为孙姓 。
5、出自荀姓,荀况后裔 。汉代刘荀称帝,因避讳下令荀姓子孙改为孙,并将战国时代荀卿都改为孙卿 。
6、出自夏侯 。据《汉书·夏侯婴传》载:“初婴为滕令奉车,故号滕公 。及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公子孙更为孙氏 。”
7、赐姓和改姓 。如三国时东吴将领俞河因功被赐姓孙,因称孙河;郓城李集乡军李村《李氏族谱》载,李氏原姓轩辕氏,后因奸臣陷害,为避灭门之祸,遂改为孙、轩、李三姓,隐居四方;《明史》本传载,明朝中叶士人孙一元,字太初,乃安化王宗族,姓朱,因安化王犯法被诛,惧怕株连而改姓孙;明初朱元璋禁胡姓,胡姓多为二字复姓,公孙、叔孙、长孙、土孙、王孙之类不得不省字而改孙姓;另有孟孙、仲孙、季孙、室孙、宫孙、大孙、唐孙、县孙、颛孙、臧孙、扬孙诸姓氏,在明初省字改姓过程中亦大都改为“孙”姓 。
8、源自少数民族姓氏 。如孝文帝迁洛后,鲜卑族拔拔氏改姓“孙”;唐代安禄山部将孙孝哲,本为契丹族人;满洲孙佳氏及其它少数民族中木依库氏、木如氏、堵引氏等汉姓为孙;朝鲜、景颇、佤、苗、阿昌、哈尼等民族均有孙姓 。

孙氏家谱之孙姓迁移
各地孙氏族谱大全

文章插图
孙姓发源地主要有两支,一为河南濮阳,二为山东博兴 。春秋战国时期,河南濮阳孙姓后裔孙嘉迁到汲郡(今河南卫辉西南),使得汲郡也成为孙姓繁衍的一个重要支源 。这一时期,山
孙氏分布,孙姓家谱
东孙姓播迁频繁,齐国内乱,致使孙武子孙迁至江苏、浙江一带居住 。后孙武之孙孙膑在“田氏代齐”之后又返回齐国,在山东鄄城和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间繁衍生息 。孙武之子孙明仍居于富春(今浙江富阳一带),后此地发展成孙姓主要郡望 。秦汉时期,孙姓族人规模、人口进一步扩展 。山东孙武后裔又有移居今山西平遥、清河(今属河北)、南阳(今属河南)、冯翊(今属陕西)、长沙等地者 。另外,太原郡望在这一时期形成,且为孙姓历史上最大望族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导致孙姓大举南迁,加上富春孙姓建立了孙吴政权,使得孙姓在南方分布渐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浙江、江苏、湖南、福建、陕西及东北等地遍布孙姓 。隋唐时期,孙姓的迁徙仍以南方为主,唐代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及唐僖宗时王潮、王审知入闽都有孙姓族人参加 。另有河南孙姓被封侯于虔州虔化县(今江西宁都),孙姓由此发展到江西 。宋元时期由于金人南侵及蒙古军队的南下,使孙姓族人进一步涌入福建、广东等地居住 。明清时期,有福建孙姓迁入广东紫金县者,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先生即为此支后裔,这一时期,孙姓人已是遍布全国,且以东部和江南地区较为集中 。今日孙姓以山东、河南、安徽、黑龙江、河北和吉林等省为多 。目前孙姓人口列全国第十二位 。

推荐阅读